“《功夫》的票房一定大賣,我說的!”胡婧忽然非常篤定的道。
“票房是不會差,不過口碑就不好說了,星爺的電影剛出來時都會被罵的很慘。”呂布對此還是有點擔心的。
“這麼好的一部電影,不會有人罵了吧?”胡婧都找不到任何有瑕疵的地方,動作、特效、配樂、配音、演技等等全部是完美的。
“你忘了,還有我這個票房毒藥呢。”呂布開起了自己的玩笑。
“你演的琛哥一點毛病沒有好吧,將陰狠的斧頭幫幫主演的活靈活現,尤其是殺大嫂和殺小弟的時候,把毫無底線、心狠手辣表現得淋漓盡致,誰要是敢說你,我就去找他理論!”胡婧揚起了拳頭。
“這個角色前後加起來只演了十天,但卻是有著與以前那些角色不同的感覺,更……有”呂布頓了下,最後用了“有趣”來形容。
“你呀,是在一段時間裡演同一型別的角色太多了,產生疲勞感了,這時突然去演一個未嘗試過的角色,就會很有新鮮感。”胡婧分析道。
“懂我者,婧婧也。”呂布笑道。
“那個啞女的演員叫什麼名字?”胡婧問道。
“叫黃聖衣,怎麼了?”呂布回道。
“眼眸清澈,清純如玉,雖無一句臺詞,但憑那一滴眼淚就可收穫無數少男少女的心了。”胡婧忍不住誇了起來,的確是清新脫俗氣質迷人,轉而又道:“她要預定一個新四小花旦的位置了。”
“不是雙冰四旦嗎,怎麼又來了個新四小花旦?”呂布疑惑的道。
“唉……”胡婧輕嘆一聲,道:“老了,一代新人換舊人,以劉亦非為首的80後這一代女演員,把我們這些前浪推到沙灘上了。”
“人生八十不言老,何況正是青春時。”呂布雲淡風輕的說。
胡婧不糾結這個問題,摸著肚子道:“有點餓了。”
呂布也有一點,當即道:“那去吃宵夜。”
在他們兩個去找吃的時候,散場的觀眾,三三兩兩也在聊《功夫》。
“這一部還是星爺一貫的小人物到大英雄,很經典,很有意義。”
“是啊,小人物逆襲,充滿悲與喜。”
……
“終於不再是周睲馳以前那些電影中的個人秀了,而是群英共舞,火雲邪神、包租公、包租婆、苦力強、裁縫、油炸鬼等角色都鮮活獨特,過目難忘!”
“我最喜歡的是琛哥、和醬爆,倆人都是在一本正經的搞笑。”
……
“這是阿星的功夫夢,星爺的功夫夢,何嘗又不是我們的功夫夢。”
“打戲動作看的真爽,我喜歡這種漫畫風的。”
……
呂布的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從看完的觀眾的反饋來看,是喜歡的多。
但,真的如此嗎?
第二天,一些專業的影視報、電影刊物、網站論壇紛紛發表了對《功夫》的評論。
《娛樂影視報》:一個到處找打手的斧頭幫對戰一個貧民窟,主角社會底層小人物一個,小時候學瞭如來神掌想做正義之士,卻被社會毒打,後立志要做壞人,卻良心未泯又反水做起了好人,最後逆襲打敗第一高手並感化了對方,再加上一段感人的愛情作陪襯,很俗套。
《電影雙週刊》:周睲馳的作品從《食神》便展現出在表演風格尋求突破的決心,到《喜劇之王》是自己主導自己的作品了,但正是從這時開始,其作品為了承載更多獨立甚至有希望有深度的想法,變得不倫不類,可能是《少林足球》轉型和創作探索的失利,使到周睲馳希望藉著《功夫》來翻身,但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次依然矯枉過正,顯然,演而優則導的路,並不適合每個演員。
貓撲網:《功夫》有別於唐伯虎式的誇張搞笑,也不全是尹天仇、至尊寶那樣的笑中帶淚,但他依舊是觀眾所熟悉的“周星馳作品”,不關乎“特效”與“無厘頭”之辯,重要的是做為一個導演正在形成自己的風格,也可以總結成一句話,這是周睲馳在多年電影製作實踐經驗上的一次集大成技巧展示。
有人覺得劇情很精彩,全程無尿點。
也有人覺得周睲馳江郎才盡,頂多只能是一部特效堆砌的爆米花電影。
然而不管口碑如何,都不影響《功夫》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