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姐,請問你對於首次參與張導的電影有什麼感想?”
劉奕菲想了想,說道:“蠻多的,最直接的感觸就是,我的演技有了質的提升,張導真的很會調教演員。
陳碩之前說過,我的表演很大一部分是靠吃天分換來的,我之前演的每個角色,都是與我本身有著較大的契合度,可以說是半本色出演。
但在這部作品中卻不同,影片中的小妹跟我的相似度並不高,可以說是重新塑造了一個‘我’。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角色會不會有什麼印象?”
那位記者連連點頭道:“有的,你在片中的每一個場景,我都能夠清晰的記下來。”
劉奕菲聽了開心的道:“那就好,看樣子我的表現還算不錯,沒有辜負張導的指點。”
張毅謀笑道:“要說大家對你印象最為深刻的,可能是你跳舞時的畫面。
但我要說的是,你給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是雪地中,小妹在隨風懷中逝去時的笑容。
那讓我感覺到,我這部片子所要表達的愛情觀,沒有錯。”
有人聽了忍不住贊同,但也有人因此而表達出了自己的疑惑。
“請問張導,你不覺得劇中隨風和小妹的感情發展的太快了嗎?
如果我記得沒錯,他們從相識到死亡,也不過是短短的三天。
三天時間,真的可能產生這種生死與共的濃烈感情嗎?
你不覺得不合理嗎?”
張毅謀搖搖頭,認真的說道:“我不認為他們的愛情發展的速度不合常情。
愛情有時候是非常理性的,但也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有時候,可能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三十年,也抵不過三天感情帶來的撕心裂肺的感覺。”
說著他看向陳碩和劉奕菲,說道:“關於這個問題,你們不妨問問我們的主角,他們是什麼感想?”
記者將問題轉向兩人,問道:“你們認同張導的這個說法嗎?”
劉奕菲看了看陳碩,說道:“我沒經歷過,所以不知道對不對,但我感覺,世上總會有兩個命中註定的愛人。
而當他們碰到一起時,也必然是能夠產生這樣如火焰般熾熱的愛情的。”
陳碩接著道:“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意思是說有些人雖然相交已久,卻如同初識一般。有些人剛剛認識,卻好像認識了很久一樣,一見如故。
說的就是這種感情。
這種感情是否能夠持久,誰也不敢保證,但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是有可能如同劇中一般,短暫而璀璨的。
當然,你如果說劇中的感情,就不能單單隻說隨風和小妹那烈火烹油的感情。
劉捕頭和大姐,劉捕頭和二姐所呈現的,同樣也是感情的一種。
或許,如果隨風和小妹沒有死,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走上如劉捕頭和大姐一般,由愛生恨,最後生死相向。
但現在沒有如果,有的只是他們純粹而熾烈的愛情之火。
五個人物的三段感情,其實也正是展現了愛情的數種可能。
愛情是個很宏大的話題,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是一句兩句話能夠代表概括的。
我想,張導只是將他自己所看到的愛情色彩,在影片中,透過我們展現出來了而已。”
對於他的說法,大家倒是很能接受。
確實,愛情不是隻有一種色彩,每個人都能夠從其中看到屬於自己的顏色。
指不定就綠油油的呢?
張毅謀又接著說道:“其實我們並不怕片子被人質疑,大家對這部作品的所有爭議,都是對我們的肯定。
這種型別的電影,要製造3分鐘一個的高潮,可能最後被記住的只是其中一個片段。
但是這3分鐘是觀眾沒有見過的,就夠了。”
這話一出,頓時令這個問題上升了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