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的掌聲持續了十多分鐘之久,觀眾們在不斷的鼓掌,陳碩等人則不斷的在鞠躬回謝。
看著有這麼多人真心的喜歡,他們心中升起無盡的自豪與成就感。
等掌聲結束之後,在場的觀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媒體記者跟著陳碩等人一起,到外面找一處空地進行採訪。
另一部分片商則是擁簇著張維平、姜志強等人找了個房間,開始商談代理發行權的問題。
張維平這邊不必多說,陳碩、劉奕菲跟著張毅謀走出巴贊廳,找了個適合採訪的地方。
張毅謀坐在中間,劉奕菲和張子怡在他兩邊,而陳碩和劉得華兩人則坐在最外圍。
沒等五人坐下,就不斷的有閃光燈亮起,坐好後更是持續了數分鐘的拍攝。
晃得陳碩眼睛都快花了。
直至大家臉都快僵了,這才開始接下來的採訪流程。
電影頻道的記者率先進行了提問:“請問張導,《英雄》與《十面埋伏》都是以武俠為背景的電影,你覺得它們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張毅謀一共就兩部商業片,還都是武俠電影,自然免不了要被拿來做比較。
對此他也早有答案,從容的說道:“兩部電影都是在講情,不過《英雄》是形而上的,講的是家國情懷。
而《十面埋伏》則是形而下的,它所以表現的是普通江湖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前來採訪的記者媒體,不論是不是會說漢語,但基本上都能夠聽得懂,或者配備了翻譯。
“說起十面埋伏,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大規模的戰爭場面,但相比於《英雄》中那種鋪天蓋地的史詩級戰爭場面,《十面埋伏》中好像遜色了太多,不知張導為什麼會取這樣的一個名字呢?”
“萬千人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大戰,稱得上是十面埋伏。但同樣的,那層層疊疊、真真假假的情感埋伏,未嘗不是一種更為兇險的戰爭。
《十面埋伏》不是戰爭性質的埋伏,而是情感上的糾葛,是真真假假的情感上的埋伏,大家也都已經看過電影了,想必也都可以體會到電影名稱的這層含意。
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當時在作曲時,我找人給梅林冒先生彈了一首《十面埋伏》曲,突然之間就領悟了這個道理,覺得這個名字十分適合。”
又有一位記者舉手問道:“我想問一下張導,盲人不是應該行動上有所限制嗎?
為什麼你的影片中,這位小姐的行動閉著眼睛還跟常人一樣,這樣真的不會誤導觀眾嗎?”
張毅謀聽了,有些興奮的說道:“問的很好,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介紹我身邊的這位劉奕菲小姐了。
當初我是希望她能夠出演一個‘眼睛炯炯有神的盲人’的,在我的設想中,她需要將自己的行為模仿的和盲人一樣,但眼睛卻要比正常人還要明亮。
然而,她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她在蒙著眼睛體驗盲人的生活時,竟然漸漸的習慣了那種狀態,到最後竟然真的閉著眼睛也和常人一樣。
其實當初我也猶豫過,是不是要這樣做,不過如你們所見,最後我還是如實的呈現在電影中了。”
“不可能!”大多數記者聽了頓時譁然,紛紛反駁道:“這是不可能的,眼睛是人類接受外界資訊最重要的器官。
沒了眼睛人的生活習慣將會大受影響,絕對不可能這麼的輕鬆的。”
“說的再多,不如讓大家親眼見證一下。”張毅謀笑吟吟的說道:“接下來讓劉奕菲小姐向大家表演一下如何?”
“怎麼表演?”
“大家可以過來幾位志願者,各自選擇位置站好,然後由劉小姐將明天的首映票送到各位的手上如何?”
在此之前,大家早就想過會有不少人對這事產生質疑,也早早的想好了十數種應對的辦法。
像這種送票的行為,只不過是其中一種而已。
這一下大家紛紛踴躍的舉手,負責維持採訪秩序的主持人選了十多位記者上前,其他人則紛紛拿起攝像機、錄影機準備記錄這個時刻。
十六位記者隨意的分佈在場中,劉奕菲起身拿著十多張電影票,閉著雙眼,感受著每個人的存在,自如的將票交到每個人的手中。
她的動作沒有半點的遲疑,更沒有絲毫的錯漏。
就算有人故意向旁邊伸手,她也能夠跟著對方變化位置。
見到這一幕,大家仍是感到不可思議,覺得是她偷偷的睜開了雙眼。
然而她對面的那人卻能夠保證,她將眼睛閉得死死的,絕對沒有留下一絲的縫隙。
仍有些人不死心,提議用布將她的眼睛蒙上,卻發現仍舊如此,這才讓大家不得不信服,直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接下來的提問,大都是圍繞著劉奕菲來的。
當得知她如今才十七歲,於是驚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