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到底還是造反了。
他沒準備這麼早造反的,甚至沒準備造反。
西伯侯仁義愛民,名聲向來極好。
他雖有野心,但其實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正因為他名聲太好,所以反而不能造反。
最好的策略是他死在紂王手中,這樣下一任西伯侯就有了足夠的造反理由,而且還能夠讓西周上下一心,反對暴商。
姬昌有犧牲的覺悟。
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
推恩令一出,他若是不立即起兵,恐怕就再也沒有起兵的機會了。
意識到這點後,姬昌果斷拋棄了自己這麼多年樹立的名聲,迅速扯起了反旗。
西周大軍所向披靡,連克連勝,佔領了好幾座城池。
訊息傳到朝歌后,文武百官俱是憂心忡忡,唯有紂王面色淡然,不以為意。
朝臣不解,紛紛上書:
“陛下,西伯侯狼子野心,其餘諸侯按兵不動,陛下當立刻派出大軍迎敵,以雷霆之勢打敗西周的軍隊,震懾四方宵小。”
“臣附議,請陛下立刻派出大軍。”
“陛下,臣請戰。”
黃飛虎也站了出來。
他本來就是出了名的主戰派,有了這種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紂王看了黃飛虎一眼,沒有派出這個愛將。
《封神演義》中,黃飛虎最終還是叛了大商降了西周,雖然是因為紂王做的太過分,但紂王內心多少還是產生了幾分芥蒂。
因為黃飛虎最終是封神榜上之人,很顯然被盯上了,紂王不擔心黃飛虎的忠心,他擔心的是黃飛虎會中了那些大能的算計。
再加上牧之的建議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他沒有道理不採用。
“姬昌起兵造反,天下自當共誅之。孤麾下有八百諸侯,何須武成王出手?”
大臣們聞言面色詭異,心說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啊。
八百諸侯不跟著姬昌起兵造反就不錯了,還能給你效力?
開什麼國際玩笑?
黃飛虎也是這樣想的,他從小和紂王一起長大,關係極好,所以第一時間反駁道:“陛下,諸侯不可信,他們未必願意為大商效力,反而很可能會和姬昌同流合汙。”
紂王看向牧之,示意該你表演了。
朝臣們看到了紂王的眼神,也紛紛看向紂王旁邊的牧之。
推恩令的創始人,大商的神秘國師,牧之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已經名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