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探秘者筆記> 第一百四十四章 妖殿迷宮(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四章 妖殿迷宮(中) (2 / 2)

彩雲在一旁還是不解的問道:“你怎麼就這樣篤定我們爬過那幅浮雕就沒事了呢?”

沈一凡喝了口水說道:“我們看到的浮雕內容其實就是所謂的大禹治水。中間的那隻類似野豬的動物就是古人稱之為瑀的一種動物。”

大禹治水中出現很多神話傳說,如神龜負河圖獻給大禹,贔屓助大禹伏山託丘等。其中就有傳說大禹乃巨熊化身,他移山開嶺時候就會露出真身。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大禹乃天上鬣的化身。鬣其實就是古代的野豬,而更早時候有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叫做“瑀”,體型如巨峰大山一般,面部獠牙犀利,可拱山移峰。浮雕上的瑀體型大於其他動物和古人,說明它是浮雕中階級最大的一個。

沈一凡又說道:“骷髏代表最低階級、巨龜等是稍微高一點的階級、接著就是人類,最後就是這個瑀。從浮雕來看瑀是傲視一切的,自然不會認同經過它的人高於它。”

兩人休息片刻之後又朝著前面而去,估摸又半小時後,眼前出現了一個釘子路口,而在他們面前兩側通道的必經之路上又出現了兩幅浮雕。

沈一凡此時已經確定他們身處在一個巨大無比的迷宮中,如果是迷宮自然他聯絡到了玄武迷葬中的迷宮。

前文提過沈一凡等人在苦山山腹中找到過一個喚作金龍寶閣的墓葬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可以看到龍首蓋頂,金鳳兩翅,內藏狼心,虎足四鼎,獅尾入脈。他們斷定狼心就是玄武迷葬,而在模型中看到過一個規模極其宏偉的迷宮,他們還抄錄了一份,雖然這份抄錄不在沈一凡手裡,但是他之前反覆研究,那迷宮地形爛熟於心。

沈一凡現在心裡有些迷惑,第一當時他記地形的時候是以方向來做參考標準的,在裡指南針無法使用。第二在他的記憶裡似乎沒有提到過迷宮內有浮雕。第三他認為這個迷宮是在殷商文明時候建造的,有可能更早。但是殷商時期有如此高超的浮雕技術嗎?第四眼前的丁字路會不會又有機關。

彩雲倒是一副不在乎的樣子,問起沈一凡手裡那支羽箭的事情,沈一凡才想起手裡還握著支羽箭。

沈一凡看了下羽箭說道:“我們身處的地方建造時期應該早於周朝。”說著就解釋了他對眼前建築的認知。

其實他認為眼前的建築物早於周朝主要還是靠手裡這支羽箭來判斷的。周朝時期青銅冶金技術到達過一個頂峰時期,當時非常重要的建築中都會出現青銅裝飾。古人在這裡建造一座如此大規模的迷宮,那說明當時這裡建造的工程非常重要,也會匯聚當時最為頂級的工人和財力來建造這項工程,如果是這樣他們遇到的羽箭機關就應該是青銅的。到了秦朝有些機關直接就取消了羽箭取而代之的是鋼針長矛之類的。而沈一凡手裡拿到的羽箭材質其實是骨頭所製作而成的,究竟是什麼樣的骨頭就不得而知了。

傳聞奴隸時代有些貴族會用人骨來製作武器之類的,也有些會拿大象、老虎的骨頭。沈一凡斷定用骨頭做羽箭的材質定是早於周朝,但是周朝之前是否有這樣的能力來建造如此規模的地下建築,也就兩說了。

彩雲一邊聽著沈一凡解釋他們身處的建築為何認為是周朝之前,一邊看著眼前的兩幅浮雕。看著看著嘴裡就開始嘀咕起來:“這兩幅浮雕的內容感覺在那裡看到過。”

沈一凡歪著個腦袋琢磨了很久,有點疑問的說道:“涿鹿之戰?水火之爭?”

彩雲笑著說道:“被你一說倒是有幾分意思。”

沈一凡說道:“這兩幅浮雕又是什麼警示呢?”

他看著浮雕,滿肚的狐疑。那兩幅浮雕和他們認知的涿鹿之戰和水火之爭又有著很大的出入,這點很是奇怪。不過沈一凡第一時間不是研究浮雕而是研究周圍有沒有屍體。如果沒有屍體的話,說明這個釘子路口是安全的。

如果他們身處的迷宮已經在玄武謎葬的範圍內,按照他們的瞭解不可能只有民國時期的軍人屍體,應該還有太平天國的屍體,歷史傳說洪秀全的墓葬就在玄武謎葬中,很多人將玄武謎葬有稱之為天王墓。沈一凡沉思著有點走神,被彩雲一推才回過神來,彩雲說道:“我們之前看到了大禹治水,現在又是涿鹿之戰和水火之爭,但是內容又和我們知道的不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先說一下“涿鹿之戰”。《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關於涿鹿之戰的記載較阪泉之戰豐富得多,其中時代最早的是《列子·黃帝》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此以力使禽獸者也"。這十者均為十大部族圖騰神獸,這十大部族曾為軒轅黃帝(有熊氏在阪泉之戰立下大功,並且是中國最早的馴獸與獸類參戰的記載。

以及《逸周書·嘗麥》:"昔天之初,誕作二後,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於少昊,以臨四方,……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於大帝,用名之曰絕轡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質。天用大成,至於今不亂"。相傳蚩尤是九黎之君,九黎即九夷,屬東夷集團。還傳說"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可見蚩尤是九個親屬部落結成的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勇武善戰,武器裝備也比較先進,這些傳說反映了真實歷史的影子,今已從考古學中得到證明。

涿鹿之戰不同於阪泉之戰,它是在兩個部族集團之間進行的, 因而打得分外激烈,留下很多神話傳說,如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黃帝之臣風后在北斗星座的啟示下,發明了指南車,才衝出大霧。還傳說黃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東海中的神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用其皮蒙鼓,用雷獸之骨作鼓槌,"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 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征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女妭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黃帝的勝利得來不易,而勝利以後,又遇到很多新的困難,不僅旱神女魃制止了大風雨後神力大減,"不得覆上",應龍參戰以後,也"不得覆上",天上"無復作雨者",使地上連續大旱數年。近代環境考古告訴我們,距今5000至4000年左右是自然環境又一次大變化時期,不斷升高的氣溫,持續不斷的冰川融化與降雨均驟然停止。距今5000年前後,從遼東半島到長江三角洲都留下海退的遺蹟,以後,距今4700年開始又發生了小的波動。涿鹿之戰中,那些被巫術呼喚來的暴風雨及其後的乾旱,正與氣候由平穩到發生波動的情況相合,可見這些神話不是全無根據的,它確實濃縮了對過去的回憶。

我們所瞭解的涿鹿之戰就是上述之要容,但是在沈一凡和彩雲眼前的浮雕上則不是如此,第一浮雕上雙方之戰並非是人和人的戰鬥,看到了更多是飛禽走獸和神仙妖怪,其實這個傳說也有相仿之處。但是那些飛禽走獸和神仙妖怪浮雕找那個體型出來給人一種非常生硬的感覺,反而覺得是一場機器和機器的對決。最為奇怪的是所謂的黃帝和蚩尤全都端坐在一個圓形球體中,而球體則漂浮在空中。

沈一凡脫口而出:“圓舟。”

傳說中涿鹿之戰中軒轅黃帝所駕駛著一輛有九條巨龍牽引的大車,而蚩尤則架勢著為“猛敖”的坐騎。猛敖現在被人稱之為大熊貓。而在眼前的浮雕裡則是坐在圓球之中,兩人身上的服飾也是怪異,看似和史前文明無法匹配。

沈一凡看到圓球第一個就是聯想到了圓舟,如果按照浮雕的敘述內容來說,史前文明一場巨大的戰爭可能就是兩個外星文明的對壘。傳說中的神獸仙妖就是外星人的武器。

古人目睹了這場戰鬥,將其記錄下來軒轅黃帝又將這場戰鬥記載進入了自己記錄中,後人以訛傳訛成為黃帝和他死敵蚩尤的一場大戰,也就是現在的涿鹿之戰。而建造這座古代建造的人將真實的故事描繪在了浮雕之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