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有幾個陣地,多少崗哨,什麼火力配置就一清二楚了。
“同志們啊,無人化,數字化,我們喊了多少年,但是有多少單位真正邁出腳步去幹了?”
“反觀人家晨盾,拿到軍工牌照才幾天,現在成果已經出來了。”
“仿生這玩意兒也不是新概念吧?”
“你們這幾家單位,有誰敢打包票說乾的比人家好?”
面對崔國勝的質問,其他幾家單位的代表無話可說。
以前晨盾在搞大型查打一體無人機的時候,行業裡還是有人蛐蛐的。
說過他們不務正業,民營企業的憑空無法保證之類的老生常談。
但隨著人家在無人機領域站穩腳跟,優勢逐漸體現。
人才的虹吸效應導致人家的研發這條線異常發達。
點子跟不要錢似的。
再加上名氣本就擁有的資本擴張功能,讓晨盾花著別人的錢,建立了很多條生產線。
就拿小小的一架蝠翼來講。
人家的圖紙下來,造大型無人機的生產線當場建模,當場就能生產。
效率之高,他們無法望其項背。
最重要的是。
晨盾對於無人化的理解已經深入骨髓了。
這是一家送快遞都要嗷嗷喊著無人化的企業,無人化這三個字就是他們的祖訓。
能比嗎?
崔國勝轉過身子,掏心窩子道:“小陳,跟你說實話,滑板車啥的,我覺得也就那樣,但你這個撲翼機,一定要重點落實。”
“我明白,這個專案花費比較小,投入產出比很可觀。”
崔國勝甚至都已經給他下訂單了:“你覺得,我們每一個班,配一架這種撲翼機,現實嗎?”
聽到這話。
其他軍官都不敢想了。
按照保守來算,全軍有二十幾萬個班組。
每一個班組配一架撲翼機,那就是二十幾萬雙高空偵查哨。
好傢伙!
這要是打起仗來,敵人有幾根汗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和地圖全開沒什麼區別。
陳晨搖了搖頭:“不現實。”
“多了是吧?那這樣,甲種部隊,每個班組配一架,你們總能滿足吧?”
陳晨再次搖頭:“司令員您對晨盾,還有國內其他友商的產能沒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