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一旦這種蝙蝠放出去,看到的一切,都會立刻聯網對嗎?”崔國勝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了。
陳晨點頭:“是的,只要接入電子資料庫,根據電磁頻譜,它可以識別出所有單位。”
“它看見的,不僅會傳輸給戰士們,同時也會傳輸到作戰中樞。”
“進而下發到千手觀音系統中的每一個單位。”
“它能看見,戰士們能看見,坦克火箭炮能看見,航母戰鬥機甚至核彈制導都能看見。”
崔國勝忽然想起了上一次和陳晨面談時他對無人化戰爭的理解。
當時崔國勝以為陳晨說的只是理論。
可是這架蝠翼機的出現,意味著陳晨已經從來理論走向實踐了。
這架飛機存在的意義已經不是單兵作戰那麼簡單了。
如果將它作為戰場前端探測裝置,探測的資訊無延遲的回傳到敵軍各單位。
意味著陸軍幾乎擁有了全視距的能力。
假如重要目標藏在隱秘建築物,甚至核地堡內部。
只要放出一架蝠翼機,穿過地堡內部的通風管道,它能完成其他單位不能完成的所有偵查動作。
想想就覺得刺激。
陳晨繼續說道:“除了蝠翼之外,我們還在探索另外幾個改型。”
“以猛禽為樣本的鷹翼撲翼機,已經進入了實驗室階段,主要功能為高空精確聚集。”
“以蜻蜓為樣本的蜓翼撲翼機,還在理論階段,主要功能以高畫質影象偵查以及高價值目標識別。”
“以蜜蜂為藍本的蜂翼撲翼機,正在最後驗證階段,主要功能是毫米級小範圍電磁打擊,專門攻擊敵人高價值的電子裝置。”
有人突然舉手道:“猛禽和蜻蜓我們能理解,挺直觀的,蜜蜂是個什麼原理?
“這種無人機體型很小,能進入一些大型裝置內,在關鍵部位釋放干擾,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陳晨這麼一解釋,大家瞭然於胸。
只要是大型的裝備,必定有大型的電子裝置為支撐。
說到底,還是積體電路。
只要破壞一塊關鍵晶片,就可以做到完全癱瘓裝置。
按照陳晨講述的概念。
蜂翼無人機的體型小,可以鑽進去。
只要位置找的準確,不管是釋放微弱電流擊穿裝置,還是進行電磁干擾,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與此同時,王小帥補充道:“當然了,這些型號都具備偵查功能,影象感測器都是標配。”
崔國勝滿意的點了點頭。
他覺得不管陳晨剛才畫的這些餅能不能落實到生產線上。
眼前這個能像動物一樣飛翔和閃轉騰挪的小飛機就已經很香了。
三個參賽隊員什麼也沒有幹,只是在掩體內做好了自身的偽裝,然後吃著火鍋唱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