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具體的說法還是第一次在軍內出現。
無人機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了,成為了空軍的常規手段。
那是不是可以配合無人機,推出一些輔助的裝置,比如載機船之類的。
說話之間。
LK5000完成了所有科目的測試,平穩的回到了機場跑道上。
緊接著下一個專案組便投入到了工作中。
由於前一個專案的前車之鑑,再加上論證組的威亞,來自航工集團的團隊壓力陡增。
鐵面無私的林梟是一方面。
站在他身旁的陳晨和齊莽也是一方面。
這倆雖然是民營企業的代表,過來看熱鬧的。
可他們是正經八百的專家。
不得不說,林梟請這二位來掌眼,高明極了。
而此時。
林梟還沉浸在上一個話題的快樂當中。
一個勁的在陳晨身邊追問:“所以如果讓你搞,你覺得無人機適合在什麼樣的艦艇上?”
“類似巡洋艦的改版吧,保留原艦電子裝置,然後艦上所有武器空間換成無人機發射架,大概就是無人巡洋母艦。”
林梟和喬葉林互相對視一眼。
立刻明白了陳晨的意思。
保留電子裝置,意味著保留電子戰能力,可以做到資訊保障和無人機的中繼。
拿掉的武器裝置,不代表戰鬥機的降低。
無人機可以掛在各型別航彈,甚至導彈。
打擊會更加精確。
如果配有不可偵測性無人機,艦船同樣也會具備戰略導彈的打擊能力。
但戰略導彈沒有的空中殲擊和偵查專案,無人巡洋母艦有。
喬葉林琢磨了一會兒就覺得饞了:“你別說,經過陳總這麼一說,這玩意兒還真適合海陸銜接和城市攻堅。”
“既有對海打擊能力,又有手術刀般的打擊精度,還兼具偵查和戰略支援功能,香麻了。”
林梟已經想好了,要想上級具體寫檔案建議。
開展類似的專案研發。
他說完看向陳晨。“如果按照這個方案實行,你覺得航空工業跟的上不?需要幾年?”
陳晨脫口而出:“軍用的話,三五年吧,航空工業的問題不大,主要還是看造船。”
齊莽在抱著胳膊看小老闆風輕雲淡,心說林司令員這就快被忽悠瘸了。
是。
軍用版本要三到五年。
但。
民用版本明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