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陳晨搖頭:“還是不夠,1.0、2.0都有點花裡胡哨的,淨想著在貨艙本體創新了,有點脫離實際。”
“在貨艙上安裝導航裝置,佔空間佔成本,實際上效果只是增強了一點點而已。”
“有時候扔下去貨還不如貨艙值錢。”
張明瑞微微一愣,再一次感受到了思維模式的參差。
站在他的立場,精準是第一要位。
因為他身上穿著軍裝,永遠優先考慮有效殺傷,其次才是成本。
實際上不止是張明瑞。
整個系統都是如此。
一枚普通的遠火炮彈射出去,每次都是七八十萬。
一場齊射下來,相當於無數輛豪華轎車在天上飛。
在這種思維定式之下,張明瑞覺得貨艙到了2.0就夠了,滿足一切的戰術需求。
可陳晨不一樣。
“3.0版本,我們化繁為簡,除了改進了貨艙的動力之外,拿掉了貨艙本體的自導裝置。”
“那你怎麼導?”
沒等陳晨回答,魚窩再次通報魚餌狀態,並且確認貨艙可投放。
於是陳晨拿起對講機:“星機先行投放,貨艙待命。”
陳晨的指令被地面控制臺以最快的速度轉化成了數字訊號,對映在B22上。
確認星機投放之後,他再次轉頭。
“3.0版本的導航,我們交給了星機。”
“什麼是星機?”
“你看到B22的尾翼了嗎?”
張明瑞突然想起了什麼:“對,你說起這個,我還要跟你討論,就B22這個佈局,弄出倆雙尾翼是不是多餘了?”
當張明瑞第一次見到B22的概念圖時,就有這個感覺。
這架飛機整體扁平式佈局,類乘波體。
這種造型的飛機,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儘量減少垂尾的存在,有的甚至乾脆不用。
B22不一樣,雙垂尾異常醒目。
當時張明瑞覺得就是個吹逼的計劃,也沒必要在意細節。
可現在,這架飛機已經上天了,爽垂尾就顯得有點畫蛇添足了。
陳晨微微一笑,解釋道:“多餘有那麼一點點,但好在我們的吸波技術到了一定高度,所以垂尾的存在對隱身佈局影響不大。”
“再者,這玩意也能拆掉。”
“你看到的垂尾,實則是兩架小型無人機,名叫星機。”
話音落下。
曹子華從旁邊遞過來了設計圖紙。
張明瑞接過圖紙的那一刻,就覺得腦子裡出現了音效。
piu!
合理。
一切都合理了。
兩發垂尾可單獨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