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一章 民意 (1 / 3)

顏丹辰聽了聽助理和沈三通的溝通,再度震驚。

代英使館官微被網友衝了,對方透過線下渠道施壓。

等小助理走了,顏丹辰把沈三通手機收了:“這什麼的,反應也太大了吧?”

“心虛。”

沈三通講了講《精絕古城》上映後,國外網友把BBC評論區衝了的事:“為什麼它反應大,無非是害怕。當然也和輿論有關,之前這些官微在輿論場興風作浪,現在被反衝了。”

顏丹辰問:“害怕什麼?”

沈三通回道:“害怕我們強大,我們展現出來的精神面貌。”

顏丹辰道:“我怎麼感覺行業內,似乎更怕吧?”

沈三通說:“這個是當然了,不僅是影視娛樂圈,其他圈子也怕,更怕。”

顏丹辰疑惑了:“為什麼啊,一部電影,幾句話有什麼怕的?”

沈三通沒說話,伸出手。

等顏丹辰給他端了杯茶過來,才接著說道:“心裡沒鬼當然不怕,有鬼的不好說。”

東大民意很重要。

比票選社會更為重要。

後世,人造民意很常見。

一個以前八竿子打不著的某些人物,頻繁的出現在各種經濟論壇,在媒體上侃侃而談。

評論區出現什麼大良心,說真話。

見過幾次,懂的都懂。

比如某個醫療利益代表,播放量,各平臺上億播放量。

滿屏的大良心,然後風一陣似的消失了,沒人提了。

還有什麼鳳凰網搞的經濟論壇,北方證券的付鵬,有段時間,跟揭露什麼驚天大秘密一樣。

有人搭臺,有人唱戲,還有人請了託,各平臺評論區買水軍置頂點贊。

一套很標準流程。

把這種工具人定時推到媒體焦點,給大眾吃蒼蠅。

這些人無非是給某個利益群體充當喉舌,只是越往後,資訊越透明。

經過幾次洗禮,網友全當看小丑。

現在媒體還有影響力,一般透過媒體來做,目的差不多,只是手段不同。

顏丹辰若有所思:“那為何有人追著你,還有你旗下的電影不放?”

沈三通反問:“有比電影票房更真實的民意嗎?”

一下子,顏丹辰被問住了。

電影是付費的,但又是大眾藝術。

票房是需要觀眾真金白銀付出的。

電影票房可比電視劇收視率更有說服力,也來的真實。

也比選票更值錢,因為這是花錢的。

沈三通徐徐說道:“他們討厭我,特別是型別電影,《盜夢》《狼牙》等等,你看吧,現在揪著不放,以後也不會放。”

“五年,十年,十五年,依然如此。”

為何日後一些勢力過了很多年,一直念念不忘《戰狼2》?

《戰狼2》用票房,用上億的觀影人次,狠狠打了不少人的臉。

第一,觀眾不討厭主旋律。

第二,觀眾也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意識形態上腦,觀眾喜歡的是水平高的主旋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