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房間裡的人也明白,這不過是藉口。
如果從馴化來說,應該給提名,甚至給一個獎,想要操作是可以操作的,但那是國家的利益,不是個人和族群的利益。
湯姆謝拉克是公開的猶太人,一生積極參與猶太社群事務,支援猶太男孩女孩俱樂部以及以色列的慈善專案。
《金陵十三釵》的題材決定了,最好連個浪花都不要有。
同時壓下《金陵十三釵》,他也能獲得索尼的友誼,一舉兩得。
美國時間1月24日晚上九點半,中國時間下午一點半。
夜晚的寒風捲過杜比劇院門前的棕櫚樹,沙沙聲像刀刃劃過緊繃的神經。
而《金陵十三釵》劇組的人,在酒店落地窗前,盯著電視機直播,等待著提名宣佈。
張一謀的目光望向玻璃上凝成的一片霧氣,依稀可見模糊“Hollywood”標誌的金色輪廓。
經過在花旗國活動,特別是作為奧斯卡前哨站的金球獎名落孫山,張一謀心裡對於奧斯卡獲獎的期望已經降了很多。
但是若說一點想法沒有,也不可能,哪怕被沈三通噴的很狼狽,但是那是奧斯卡。
沈三通這樣年齡的人,不會明白奧斯卡對於他意味著什麼。
蔣志強低聲說:“提名肯定穩了。”
他得到了史密斯專員的保證,很多合作不錯的關係也給了暗示。
《金陵十三釵》不比《色戒》差,從南京城的廢墟到秦淮河的脂粉,從教堂的彩窗到少女的歌聲。
張偉評也笑著道:“提名已是勝利,咱們內地已連續十年未獲提名,老謀子的名字,曾三次叩響過奧斯卡的門,這次是第四次。”
他噴了沈三通後,狠狠撞到了鐵板。
和老謀子雙方問題擺在明面上是他的死穴,脾氣收斂了很多。
張一謀共有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記錄,《菊豆》1991年,第63屆奧斯卡,《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第64屆奧斯卡,《英雄》,2003年,第75屆奧斯卡。
《英雄》之後,大陸這邊一直再沒有獲得提名。
今年《金陵十三釵》,代表中國內地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參與此次第84屆奧斯卡。
角落裡的中影代表不說話,只聽著。
比佛利山的塞繆爾·戈爾德溫劇院。
學會主席湯姆·謝拉克和女演員詹妮弗·勞倫斯公佈了第84屆奧斯卡。
外語片不是很重要,在前幾個宣佈了。
伊朗《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比利時《頑固份子》,以色列《腳註》,波蘭《黑暗瀰漫》,加拿大《拉扎老師》。
沒有《金陵十三釵》。
這一次獲得提名最多的是《雨果》,有11項,其次是提名10項的《藝術家》。
奧斯卡的運作很成熟了,有專門的電視直播。
《金陵十三釵》一行人見到電視機裡的結果,場面一時有些安靜。
連個提名都沒有。
中影的人依然不怎麼說話,離開大廳給國內去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