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話會剛結束,就有訊息傳出去。
從相熟記者那裡得知此事,張偉評氣炸了。
張偉評自覺對中國電影發展是有功勞的。
沒有他,當年張一謀拍不出《英雄》。
沒有他,院線模式不會改變,電影票房賣的再高落不到製作公司手裡,各省院線自己分了。
還一次次想辦法提高分成。
張偉評有目中無人的資本。
沈三通不過一個小輩,膽敢一而再的找他麻煩。
他真的討厭沈三通。
電影炒作的風氣,是他在內地開的先河。
放話、生炒、硬炒、各種炒,只要能有版面,能有話題,什麼話都能說,什麼事都能營銷。
在沈三通面前,張偉評引以為傲的炒作手法顯得拙劣不堪。
每次電影上映,沈三通總能掀起輿論風暴。
張偉評分析過,能做到這一點,只是因為沈三通是導演。
這是張偉評最缺的一塊,也是他內心的恐懼源頭。
隨著電影行業的發展,資本不再稀缺,能夠產出優質電影的人更為稀缺。
同類之間最為厭惡。
張偉評面對一個超級加強版的自己,利益沒有發生衝突,他能保持基本體面。
利益發生了衝突,情緒再也無法壓制。
“他怎麼敢的!怎麼敢的!”
張偉評還沒追究沈三通羞辱他呢,對方倒好,更加肆無忌憚。
此刻,張偉評完全忘了當年《黃金甲》專案,他欠沈三通一個人情,何況去《誅仙》探班也是別有目的。
他只覺得沈三透過線了。
憤怒之後,張偉評冷靜下來。
他更氣沈三通在張一謀面前提起了馮曉剛。
小鋼炮在華易上市中大賺了一筆,而且早年透過跳槽再回來,和華易關係由被動轉為主動。
這個是張偉評最為憤怒,也恐懼的!
這兩年他能感覺到正在失去張一謀。
有張一謀,他就敢和院線幹,敢和所有人幹。
沒有了張一謀,沒人會在乎他。
越是感覺到要失去,張偉評攥的就越緊。
任何可能影響他控制張一謀的人,毫無疑問是他的敵人。
張偉評想著,房間外面有人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