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罵張一謀、張偉評也就是當面。
不能公開批評。
張一謀是前輩,東大沒有本子和棒子變態的前後輩文化,卻也有著尊老思想。
作為導演,張一謀藝術片、商業片不同時代,全部有顯著成就,何況還有奧運開幕式的貢獻。
不是沈三通的意見對,他就是正確的。
在當下這個時代,沈三通有時也會自我懷疑,到底誰才有問題。
也許觀眾真的只是喜歡他的電影,而不是喜歡電影裡的觀點。
沈三通也是正常人,需要交流和傾訴,陳澈希算是不錯交流物件,有一定視野。
前世《金陵十三釵》連個奧斯卡提名都沒有,這一世有所改變,他認為最多有個提名,依然不可能獲獎。
沈三通的判斷自有依據:“現在花旗國和歐萌不好過,東西方矛盾取代了歐美矛盾,兩者在針對我們,尤其是輿論方面,腳步一致。”
“g2知道嗎,是要把我們塑造成惡霸形象,《金陵十三釵》舔的很用力不假,但是方向全錯了。”
陳澈希說:“照你這麼說,我感覺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沈三通笑了笑:“確實這樣,比如我們真要是惡霸,他們又會受不了。處在上升期的我們,多少人渴望建功立業。”
“它們要求我們形象上是惡霸,又不能是真的惡霸,在行為上必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任由他們掠奪。”
“這也是我有所糾結的原因,滿足這個要求,單純野獸不行,只有太監皇帝比較符合,別管太監沒有繼承人怎麼做皇帝,合不合理不重要,至少這個最能滿足外面需要。”
“《金陵十三釵》是上個版本的方向,也就是我們是娘們,陰柔,需要西方征服,他們是陽剛的,源頭是崩潰論。”
“現在都威脅論了。版本已經更新換代,而張一謀還在遵循著過去的經驗。”
“大方向上,只有一個口子,花旗國引導拍攝大屠殺題材,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了歷史,破壞和本子合作。”
“可是猶有自己的訴求,二戰的苦難同情分,他們是要獨佔的。會把口子堵上。”
“其實張一謀再拍個《英雄》要比《金陵十三釵》希望大,讓趙高來當皇帝,叫做《大太監皇帝趙高》。”
“把我們當時的歷史最優選擇,大一統的文化瑰寶,完全褻瀆掉,乖戾兇厲些,灑下錢公關,拿獎不是很難。”
沈三通不製作前世拿過外國大獎的影片,是心裡沒有僥倖。
花旗國自己拍可以獲獎,別的國家的導演拍可以獲獎,可是輪到東大人拍,那就獲不了獎。
人家給的口子,要求是很硬性的,而且口子會越來越窄。
地主家也沒有存糧了。
陳澈希兩眼無神:“電影呢,藝術呢?”
瘋了,藝術理念破滅了都,作為演員難免有些文青思想。
現在感覺藝術一敗塗地。
按照沈三通的說法,獲獎因素裡,沒有電影,沒有藝術,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刻板印象,以及意識形態上的要求。
電影不能說不重要,而是在次要位置。
只要有一部戲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迎合了花旗國的某種需要,很容易得獎,反之拍的再好,也和獎項無緣。
陳澈希沉默良久,回過神:“要我們成為‘壞人’,但是又要我們‘好人’,這什麼要求,有這麼傻嗎?”
沈三通說:“一直如此。他們要把我們工業轉出去,弄出了tpp,不就是假設我們不咬人嗎,做成了我們也不會反抗,所以要把工業從我們家裡轉移到我們家門口。”
“.還真是。”陳澈希沉默了。
這個她也沒考慮過,只是簡單聽說貿易摩擦。
想一想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