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完全不相信東大陸軍的實力。
把工業給撅了,多少人沒有飯碗,怎麼可能坐以待斃?
這種行為邏輯本身就不可持續,從一開始就是自相矛盾的。
沈三通說:“明白做狗的不容易了吧?”
“不只是張一謀,六代也是一樣,拍什麼城市發展問題、金融詐騙、同性,自以為是舔,但是人家不接受這種角度。”
“《金陵十三釵》我們覺得很噁心,外面也會有人覺得噁心,認為你張一謀是不是灌迷魂湯,你還是崩潰論那一套,你是來忽悠我們的。”
沈三通不是要贏贏贏,而是發展到一定規模,籌碼變多了以後,很多不利的事也能化為有利。
張一謀這類人最大問題是過分看低自己。
他們這些人,就和某些人認為10年《阿凡達》之前,好萊塢從沒看得起東大電影市場一樣。
無限自我貶低。
事實上越是自我貶低,別人越沒有必要拉攏讓利。
張一謀是有國際影響力的,他最多是搖尾巴,沒到跪的地步,當年也剛過戛納。
關鍵是東大在快速發展,西方不捧他,東方可以捧他。
國際影響力又不只是西方有,東方也可以辦會議,帶著他一塊。
所謂寇可往我亦可往,他的獲獎成績冠絕亞洲,更是碾壓本子、棒子,這就是事實。
不管當年歐洲怎麼想的,動機如何,事實就是如此。
張一謀要是利用自己國際影響力搞搞事,奧斯卡什麼的會有人想辦法給他運作。
哪怕是為了讓他回到之前的位置,不要那麼“極端”站在東大這邊。
這就是統戰價值。
奧斯卡不一定百分之百,歐洲三大是有可能馴服的。
有奶便是娘,隨著東大資本崛起,三大電影節,砸出來的獎多了,奧斯卡也能砸啊。
張一謀跟著牽線搭橋,賈章科這種尚能做起一個電影節,何況張一謀?
成為連結歐美電影藝術和東大的視窗,到時候就是歐洲電影人的大爹,花旗國獨立電影人的大爹。
統戰價值蹭蹭的漲。
到了這一步,奧斯卡幾乎百分百了,甚至能試試最佳導演,拿不到最佳導演,終身成就也會給他,而且是客客氣氣的給他。
可惜,張一謀看低了自己。
不說對外展現的國家形象如何,東大沒怎麼脆弱,當國力往上走,哪怕是異議者,也有一定積極作用。
受害最大的是他自己,《長城》與其說偶然,不如說必然,他自己選的。
有東大資本和市場加持,自己也有咖位,連個剪輯權都不爭,“溫順”到了這個地步。
給不給好處都這樣,為什麼要給好處?
萬一給了好處,滿足了不跪了,豈不糟糕?
沈三通輸出了一番神清氣爽。
陳澈希走出房間恍恍惚惚,接觸真正的世界,痛苦又莫名的快樂。
十一月匆匆而過。
張一謀一行探班《誅仙》劇組,只有尋常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