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後世,只能說合理爽文範疇,不過在電影圈,給觀眾合理爽感的戲,以後也沒有,何況是現在。
《曹操》在六月橫衝直撞!
事實證明,劇情、節奏、特效達到一定品質的國產電影,比進口片更受歡迎。
趁著電影熱映,三通娛樂和聯合出品方中影,組織體制內專家研討會。
沈三通轉變做事方法。
不和殖畜糾纏,而是構造自己的敘事。
不要把專家都當不懂藝術,很多參會專家其實鑑賞水平真的挺高,也挺專業。
即便是誇,其實也是分不同的層次。
《749局》這類電影,也會誇,畢竟人掏錢了,只是誇的時候,是很難找到優點的泛泛之詞的誇。
而真正的好電影,那都是真摯的、激動的,情緒飽滿的誇。
《曹操》毫無疑問是好電影!
研討會上。
總區域性門領導:《曹操》是一部具有劃時代典範意義的歷史題材電影,生動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活力,生動體現瞭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生動展示了優秀傳統文化,希望東大電影在《曹操》藝術實踐的基礎上,拍攝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實現電影大國之路。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曹操》是東大電影創作領域具有標誌性、引領性,將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清華大學教授表示:《曹操》創造了一種浪漫化歷史電影的藝術樣態,透過曹操不同階段的經歷,以及曹操膾炙人口的詩歌,將情緒、情感、意境完全抒發,將歷史之美融入了敘事語言。同時,該片創造了一個傳承創新的範例,找到了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全新角度。
“劃時代典範意義”、“創造性”、“標誌性”、“引領性”.在場專家給予了超大杯的誇獎。
這類研討會有很多道道的,專家很多時候也是各種原因不得不誇。
如果認真看,摸清裡面的門道,真能作為電影上映初期的電影質量觀影指南。
主要看程度副詞,好電影專家給的程度副詞變多,也好意思說出口。
畢竟電影有優點和沒有優點,拿錢辦事的心情是不一樣的。
有問題不是專家,東大不斷發展的大前提,註定了反的專家只是少數。
如果絕大多數都爛,那麼東大怎麼實現一年一個臺階的發展呢?
是不是要歸功於超級無敵的體制,讓恨的人也跟著做事?
以東大的人口基礎,專家這個群體,比例不高,但數量很多。
群體大了,自然什麼人都有。
尤其是人文社科領域,容易出一些腦子不好的人。
這些人說的話,一眼純真。
如果正常市場手段,沒人喜歡聽,漸漸的就消失了。
關鍵有一些媒體,喜歡放大這些人的聲音。
後世什麼首席,什麼經濟學家的內部講話,純粹是幫外面騙傻子,鼓吹把錢轉出去讓人搶的,就是有人推流。
它們固然壞,但後面推手更壞!
所以《曹操》熱映,自然也有殖畜出來喊話。
一些媒體,猶如聞到味道的狗,不出意外大快朵頤,放大這些小眾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