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週日九點半。
《面對面》節目經過剪輯後對外播出,引發強烈反響。
節目播出和剪輯方式和沈三通團隊溝透過,得到了許可。
現在,沈三通有這個影響力,讓央視照顧他的想法。
國內電影票房五十八億,加上海外票房,總票房六十多億。
電影生涯總票房九億多美元。
沈三通的電影之路,類似斯皮爾伯格的路線。
捕捉社會意識,不要求一部戲十全十美,而是每部戲保持品質,七八分左右,“良好”水平。
沈三通本身是影視公司老闆,遇到了東大電影市場高速成長期,爆發期,使得沈三通電影模式和一般導演模式不同,一年能生產兩部戲。
從不擔心失敗。
沒有競品。
長期內外勾結各種PUA,核心自信、自尊、自愛的電影,除了沈三通和他主控的,別無分號。
票房大爆不好說,收回成本不難。
主題找不到“自疑、自恨、自殘、自殺”的調調,觀眾自動給沈三通電影加一分。
這一分不多,但剛好從穩定七分提升到穩定八分,“良好”到“優秀”。
一部“優秀”品質的電影,威力已經不俗。
而隨著一部接著一部,滾雪球一般,影響力更是驚人。
金字招牌。
沈三通在觀眾心裡,已經是電影之王。
電影聲望+10!
對他的電影,觀眾比較寬容。
口碑累計形成了濾鏡,電影評價提一個品階,哪怕只是“及格”的電影,在電影市場也能獲得“良好”反饋。
這次採訪,沈三通對卡梅隆《阿凡達》的評價,引爆了輿論場。
《盜夢》還在熱映,《阿凡達》也沒下畫。
正常觀眾從沈三通給出的角度,再去審視《阿凡達》。
不看不知道,一看,哎,發現沈三通說的有道理!
不過,一些殖畜破防了。
不是一般的破防。
沈三通否定了小咪的歷史,是在刨燈塔的根。
公關部門主管彙報道:“一些文學教授、歷史專家、電影學者、金融經濟領域、傳媒領域,跳的非常高,說什麼的都有。”
沈三通無所謂:“他們越急,越說明我說的對!”
主管提醒:“‘衛國’這個詞被汙名化了。”
沈三通趕蒼蠅一樣:“不用管這些,以後公關部門配合公司戰略,轉換工作方式,要有進攻性,服務於我們的標準。”
“衛國”,《盜夢》的主角名,成為了和“戰狼”類似的詞彙,開始替代憤青、五毛。
“衛國”的汙名化路徑,還是那一套。
陣地在天涯國際版,先有人貶義使用“衛國”指責和公知戰鬥的人。
第一波汙名化完成後,公知轉載使用這個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