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兵兵端著氣泡酒走來。
只見卡梅隆面色陰沉走開,沒多待,走人了。
卡梅隆參加晚宴,只是為了試試能不能蠱惑沈三通。
“人家是客人,你把人氣著了,不是我說你,要注意下。”範兵兵太瞭解沈三通性格。
沈三通冤枉:“我沒說什麼,只是為他描繪了未來咪哩堅的情況。”
範兵兵問:“什麼情況?”
沈三通:“沒有故事。”
範兵兵疑惑:“沒有故事?”
沈三通解釋:“現實出大問題,沒有土壤,種子如何生長?自然會沒有故事。”
範兵兵不相信:“咪哩堅,怎麼會?”
沈三通:“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如日中天的九十年代,芝加哥不同街道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個是你想象中的,另一個比戰亂之地還要亂。”
範兵兵不願意相信,又明白沈三通沒必要騙她。
沈三通:“我只是說了點實話,哎,我也沒黑,客觀描述都不行嗎?”
真不是黑。
卡梅隆九十年代的電影基調,如《泰坦尼克號》狗血故事,拍的蕩氣迴腸,和《阿凡達》很不一樣。
到了《阿凡達2》,比《阿凡達1》更不如。
國人看超英電影是單純追求炫酷的特效,各種想象。
繼續無腦爽下去,依然會受歡迎。
觀眾看電影,為的就是一個放鬆,不是接受教育。
可是爽不下去了!
現實太沉重。
超英電影從創作來說,是走捷徑。
原創故事做不出來,風險大,資本運轉厭惡風險,越來越保守,不具備創新能力,吃成熟IP。
從其爆火,也反映了觀眾逃避。
拍出來,咪哩堅人愛看。
躲了,解決不了問題,甚至指出問題的,要身中八槍,被水泥灌到牆裡,那就不玩了。
現實讓人抑鬱,不得不逃避,不如去看看超英電影。
可房間裡的大象,始終要面對。
大的方面,軍工複合體、華爾街、矽谷,大山。
然後還有醫藥集團、保險集團、律師集團中等山。
各個地方家族,都不是門閥,而是土司,又是一座座小山。
大中小隻是相對而言。
落在普通人身上,一粒塵也是一座山。
超英電影的主創也是社會里的人,社會擠壓過來,正向、童話向的題材,自然做不出來。
某種程度上,好萊塢主創生活普遍還行,是最後感覺到的,但他們依然會感覺到。
不是以直觀的形式,也會以扭曲的形式,各種多元混亂思潮擠壓。
所以,直白爽,“我就是牛”,“我是救世主”,“我富有我理直氣壯”,主創喪失信念感,也就失去了感染力。
觀眾也因為現實太殘酷,房間裡的大象,一呼一吸,奪走了其他人的呼吸,無法沉浸於美好。
劍走偏鋒的如死侍,死去活來,時不時打破次元壁,開始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