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前往青島。
飛機上。
沈三通在小本子上寫寫畫畫,他又有了新的想拍的題材,航天題材。
月初,嫦娥一號衛星在BJ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預定撞擊點。
沈三通想從中生代研究員的視角,來書寫這段故事。
現在不好拍,可以先寫個劇本大綱屯著,等到以後登月節點到來拍出來。
很多節點性事件,值得去記錄和拍攝,沈三通打算找到一個商業化路徑,來去實現這種題材。
青島。
三通娛樂建了影視基地。
其中有一座20米高,80米寬的攝影棚,全世界唯一一座。
技術人員在一座巨大的龍爪之前介紹:“龍爪的鏡頭,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十一月之前能做完。”
沈三通望著眼前的龍爪,十五米高,光是一根指節,就有一棟樓高,完全是超級巨物。
“不要著急,一定要精益求精。”
韓三瓶養的是電影開頭的龍,沈三通是真的要造一頭龍出來。
他在沿著認定的道路不斷往前走。
在他心裡,所有現代企業,最後比拼的都是工業能力。
好萊塢可以毫不費力的碾死港島功夫片、警匪片,是因為米國強大的工業能力。
而電影技術,光靠特效是不行的。 電腦特效只能“以假亂真”,永遠無法做到真實。
在電腦特效最初階段,對於所有觀眾來說這很新奇,但是看的多了,就會覺得很假。
不是畫面不絢麗,但是缺少了真實,缺少了一分震撼人心的力量。
沈三通如今也算功成名就,但依然保持一顆觀眾的心。
他始終記得,看完《流浪地球》之後,不只是故事、格局碾壓了好萊塢電影,光是電影場景,就顯得好萊塢電影很無聊。
《流浪地球》並不完美,但有真實感。
這種真實感,光靠電影特效做不出,是生產車間、產線,是工業基礎在支撐。
後世《封神》《749局》的導演們很可笑。
崇尚外國的電影技術,卻不肯低頭看看自己國家有什麼。
沈三通要和東大工業一塊進步。
從一個龍爪,慢慢的造出一條上百米的巨龍。
造奇觀。
給觀眾最大視覺衝擊力。
這頭龍,至少十年才能養出來,但沈三通願意等。
養成之後,沒事就拿出來在電影裡溜溜,算是獨特的電影招牌。
競爭,靠的是比較優勢。
沈三通玩的就是真實,他現在一方面來進行電腦技術的積累,另外培養實景人才。
以後的電影,保持一定比例的實景拍攝,讓電影更具真實感。
現在還不明顯,再過個幾年,東大工業升級,生產車間和產線完全是傻瓜式操作。
只要想,就能很低成本拉起一條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