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陳克辛還能守一下,《投名狀》拍的不錯,給中影賺錢了。
但《武俠》直接撈錢,顯然也不行。
王景覺得這些港島同行,是真的不過日子。
又回到97年之前,撈一筆就跑的心態。
許可極為震撼!
盯著螢幕,久久不能回神。
巨幕的整體畫面、音響呈現的效果,比之IMAX有差距,但比普通影院強太多。
很顯然,沈三通《赤壁》做了特別適配,調整的非常好。
許可95年就想拍三國題材的電影。
當時他心中的理想人選,趙雲李蓮傑,周瑜劉德化,孔明周星池,大小喬關之林、李佳欣。
看完沈三通拍的,他覺得不一定能拍出來。
電影質感太強,特效很真實,已經接近好萊塢十年前水平。
夠用了。
很多地方看不出特效的痕跡。
對細節的把控又很強,有一首配樂(《關山月》)響起的時候,配合跟隨劉備逃走的百姓,簡直頭皮發麻。
感覺到歷史感降臨,千年的歷史,農民在飢餓、寒冷和刀尖上游走。
但是又不是空有力量,無論是中國的歷史,工農的力量,還是電影中曹操的戰敗。
如果沒有那些惡名,曹操的霸業不會那麼的困難。
這股力量於高潮處歸於平淡之中,卻並未謝幕。
電影裡的美景畫面,每一幀都很美。
尤其是孫劉聯軍北上,曹操大軍南下,一片肅殺之中的鏡頭。
可能是用直升機,或者什麼其他機器拍的,呈現效果極其驚人。
掌聲小了些,經偉道:“看來大家很喜歡電影,歡迎我們導演,還有主創。”
沈三通和主創起身。
掌聲又響了三分!
經偉問沈三通:“沈導,我看電影的時候,感覺資訊量很大。”
“不只是有英雄人物,還有尋常百姓的耕種,你對於赤壁之戰如何理解的?”
沈三通道:“我認為歷史是唯物的,戰爭勝負不只是戰將的靈機一動,還有更深次的物資基礎。”
“赤壁之戰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很重要就是農業中心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
“改造自然環境,耕作工具的進步,南方能產出更多糧食,養活更多的人,才是孫劉聯盟能贏的根本原因。”
“從電影角度,給一部分有關於農業經濟的鏡頭,會讓電影更有層次,看起來更真實。”
經偉道:“我看電影劇情和《三國志》《三國演義》都有所不同,如何考慮取捨呢?”
沈三通道:“還是以《三國志》為基礎,用歷史做基石,才顯得真實,可靠,有力量。”
“創作方面,大體上遵從《三國演義》進行,因為它廣為流傳,大家也能接受。”
“不過既然是電影,過於戲劇化就不行,會顯得不真,很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