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廟算開始,一步步失敗。
赤壁大戰還未迎來真正決戰,結果已經註定。
這種註定並非是歷史的已知答案,是沈三通透過電影讓觀眾自己領悟了答案。
給出的理由,老徐很信服。
沈三通的《赤壁》,是真的暴爽。
滿足了國人獨有的爽點。
史詩感的畫面,越是有歷史共鳴的越是爽!
歷史本身就是有爽感,為什麼之前的古裝大片不爽,因為導演不懂歷史。
沈三通顯然很懂!
暴爽!爆炸!爽爆了!
啪啪!
影廳裡掌聲持續了五分多鐘,經久不息!
很多人大聲叫好!
嘉賓席。
王景聽著幾乎要掀翻屋頂的掌聲,心情很複雜。
他一直有觀察現場觀眾的反應。
很多他理解不了的地方,明顯內地觀眾看的很帶勁。
結束後。
聽到那麼長時間的掌聲和叫好聲,他就知道,沈三通這部戲又要成了。
吳語森馬失前蹄。
當年搶《赤壁》題材的時候,絕沒想過沈三通成長如此快,能駕馭這種大劇組,表現如此強勢。
吳版《赤壁》,王景瞭解了大致內容,很明顯沒拍好。
主基調不對。
《赤壁》是以少勝多。
歷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以少勝多,雙方力量懸殊,看點在於敵多我少的困境,甚至絕境面前,如何取得勝利。
需要做極大鋪墊和劇情設計,不可能一上來就胸有成竹。
吳語森版本,是帶著已知勝利視角去拍的。
沒有緊張,沒有壓力,也就不會有激動。
沈三通版本第一部結尾,草船借箭之後,諸葛亮和周瑜,雙方暢飲。
喜悅之情,隔著熒幕都能感覺到,吳語森根本沒有這種情緒。
王景感覺可惜。
吳語森這部戲在很多古裝大片中不算差,本子諸葛亮有點問題,但也只是小瑕疵。
可惜和沈三通同題材撞上了,被打爆已成定局。
如此一來,古裝大片的話語權,要從港島導演手裡,轉移到沈三通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