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劇情和好萊塢對於東大女演員處置,有區別嗎?
國產電影卻有著和好萊塢一樣的凝視、歧視。
也不算匪夷所思,想想意料之中。
彎島和港島湊一塊,比好萊塢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版除了劉德化,演技都可以。
李佳玲和鄧朝演的都不錯,尤其是鄧朝,只用眼神便將裴東來演活。
限制演員發揮的是劇情弱智。
火車頭這邊製片人道:“陳導名如何,片酬不到劉德化十分之一,知名度高,演技也很好。”
施楠生退了一步道:“他票房號召力不行,梁家輝如何?”
沈三通一錘定音:“狄仁傑給陳導名老師。”
施楠生道:“大片要用大牌演員才有號召力。”
當下對於大片的理解,就是要有大片演員,對這個論調,沈三通理都不理,霸氣開口:“這部戲我來監製,就是最大的票房號召力。”
“哪怕把港島四大天王綁在一塊,雙週一成全部堆在一起,他們能的戲能賣到四個億,五個億嗎?”
“這部戲要多給新人機會,多點大熒幕上的新鮮面孔,不要讓觀眾看到,就感慨怎麼又是這幾張臉,看夠了。”
沈三通毫不客氣,看了一眼施楠生,環視眾人:“這是一個億的投資,誰達不到要求,誰滾蛋。”
“這部戲離了誰一樣轉!”
許可達不到他的要求,許可也要走人。
施楠生更不是關鍵。
說到底是沈三通在給許可機會,而不是反過來。
行業內,又不是行業外。
行業外會覺得許老怪還是大咖,但是業內真不行。
幾部連續撲到死,空有咖位沒有實力。
沈三通從不覺得自己投錢,又有成績背書,就能讓人乖乖聽話。
利益之爭,是赤裸裸的爭奪。
不可能和和氣氣,幻想和和氣氣,一片團結那是幼稚。
沈三通並不排除梁佳輝來演狄仁傑,演技那麼好,原版沒發揮。
但是《畫皮》一出,港島電影人很在意,很歇斯底里。
吳語森也好,施楠生也好,都很在意。
前世今生,吳語森《赤壁》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都不用陳導名,哪怕伍克搏投了《赤壁》,王晶花投奔了澄天。
他們有一條線,就像是陳家上讓大陸演員演主角,吳語森破防反對,公開說要用大陸市場、資金演員為港島抬咖。
張風毅、尤勇演技也好,但他們更多是演員,威脅不了港島大男主。
陳導名能威脅到,所以死死壓制。
既然你們那麼在意,沈三通偏偏要讓陳導名來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