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擊!
路演開始放話只是一個環節。
網路平臺,到平面媒體,沈三通撒下去兩百多萬宣傳費。
營銷炒作《生日快樂》是“國產電影之光”。
他沈三通是“國產導演之光”!
不斷強調80後標籤,變得更強!
沈三通第一部戲就想營銷80後標籤,只是當時在北影首映,偏向於業內,他只好炮轟業內現象。
現在就趁著電影大賣,一勺燴了,把80後標籤固定住。
80後面臨很嚴重的否定。
這種否定,和以後90後00後不一樣。
90後也被質疑,但是那個時候,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
媒體平臺細分,你隨便質疑,我根本不鳥煞筆。
到了00後,社群媒體進一步細分,再加輿論澄清,環境好很多。
80後不一樣。
這個年代紙媒佔據大頭,批判、否定甚至摧毀,躲不掉。
不看不行。
這股力量不是簡單的代際間的隔閡那麼簡單。
是有一股力量,想要毀掉年輕一代。
像一邊炒韓憨,掀起反智的浪潮,再炒郭小四,給年輕人都拜金的感覺。
另外一邊讓一些文化名人出來喊“現在的小孩都毀了”云云。
這兩夥人其實是一波人。
捧反智偶像的是他們,反對的也是他們。
就和一些記者,在外面炮製假新聞。
然後用自己炮製的假新聞,自說自話,進行汙名化報道。
事物是辯證的。
正因為外界如此強烈的質疑和否定,也讓80後更渴望證明自己。
以後十年,電影票房是80後的天下。
沈三通要豎起不一樣的80後旗幟,從一些人手裡爭奪“80後”的定義權。
電影的力量是什麼?
不用整什麼活,要什麼深度。
正常搞電影,賣出票房,就有力量。
電影行業別看產值一般,但影響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