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沈三通,想法與眾不同。
“足夠了,這部戲要三年後上映,後期我們會前置,比如江面霧氣取景,把後期工作前置。拍攝後期同期進行,第二部晚一年上映,我們充足時間完成特效工作。”
沈三通看來,歷史大片還有一個好處。
自然景觀。
把自然美景的震撼,好好展現出來,視覺效果會很好。
歷史大片的加成真多,國人獨有的歷史情懷,自然景觀加成。
沈三通接著道:“我們特效發展有很大優勢,院校擴招高素質人才大量增多,我們人很聰明,工作效率比國外團隊高得多,我們一年的發展,能頂國外三年甚至四年。”
家在川渝的記者,總算得到提問機會:“沈導,我是成都的,我想請問,您具體如何刻畫武侯?”
在四川和中原地區,諸葛亮尚處於人的範疇。
不過是給“諸葛”姓氏,加了智慧buff。
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很多民族是把諸葛亮當神祭拜的。
清末老外來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教,都要想辦法幫耶穌認諸葛亮當大哥。
在南中傳說中,丞相教他們書寫文字,教他們冶煉銅鐵,教他們建造房屋教他們種稻、種桑、採棉、養蠶、織錦、炒茶、割漆、煮鹽.
尊稱諸葛亮為“阿祖”或“阿公”。
怎麼說吧,一些少數民族津津樂道七擒孟獲的故事,與有榮焉。
光是維繫認同,社會穩定方面,諸葛亮的現實意識,超過三國所有的人物。
越瞭解諸葛亮的現實意義,才越明白,讓一個鬼子演諸葛亮,其心可誅啊!
“我很清楚武侯在川渝地區的分量,絕對會尊重歷史、敬畏歷史。當然唐國牆老師的刻畫深入人心,但他那個時候年齡接近四十歲,我的肯定不同。”
沈三通表態,說的很詳細:“具體需要後續確定,暫時來說,我的想法是,赤壁之戰的時候武侯,27歲,是智力、體力、腦力皆在巔峰的武侯。哪怕是身處逆境,也該是智珠在握,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可能除了智慧,更多在‘揮斥方遒’的形象上。”
無論如何不可能是搞笑賣萌的,武侯是帶有神性的人物。
劉備這位三國時期當之無愧的仁君,要噌自己下屬的熱度,“君臣一體同祭祀”,可想而知武侯在大眾心中的地位。
“謝謝沈導。”記者真誠道謝。
沈三通的承諾還是讓人安心的。
主要他一系列的言論和形象,明顯和第六代不同。
要是漏液、賈章科來拍武侯。
做多少保證,也沒人相信啊。
接下來再回答幾個記者問題,釋出會就結束了,歷時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