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我打算兩部合拍,電影製作週期保守要三年時間,第一部08年上映,第二部09年上映。”
沈三通總結道。
“從之前的分析我們不難得知:08年的電影市場,將會有四千張大熒幕,五十四億的票房。”
“09年,則是四千五百張熒幕,七十六億票房。”
“電影又是贏家通吃的市場,票房冠軍往往能拿走十分之一總票房。08年的票房冠軍有五點四億票房,09年七點六億。”
“我沈三通瞄著的就是年度票房冠軍,《赤壁》兩部能從電影市場拿走13億。”
“現有的分成模式,13億的票房,僅票房,不算其他收益,也足以實現影片盈利,但只是賬面盈利,算上時間成本,投資回報還是虧了。”
“所以這樣的大製作,應該有特殊通道。我們會和院線進行專項談判,我相信我的電影,能打動院線,拿到針對這種超大片的分成協定。”
“所以,《赤壁》電影從國內市場,完全可以實現盈利。”
“這部戲,不是拍給國外觀眾看得,而是拍給國內觀眾看得。”
嗡!
嗡!
嗡!
現場記者腦子都要炸了。
真要是什麼奇幻世界,世界觀崩塌會導致腦子炸掉,恐怕當場就有人要掛掉。
瘋!
真瘋了!!
沈三通瘋了!!!
還不算其他收益,還煞有其事的考慮什麼時間成本。
拜託!
四億成本的製片成本,從國內電影市場實現盈利,就有夠玄幻的了。
有個記者猛地站來起來:“你這是什麼狗屁商業可行性分析,你未免有點做夢!中國電影能有這種潛力嗎,你就是憤青!說什麼拍給中國人看的,伱只會利用民族情緒!能不能有點開放的眼界!你看看你的前輩,無論是張一謀還是陳凱各,都不敢說這種話,他們的影片都要透過國外盈利。”
“這位記者,這不是提問時間,請你注意會場秩序。”釋出會主持者給他提醒。
“沈導,為何你如此自信?”
“影片真的要國內市場實現盈利嗎,不考慮國外市場?”
“韓董,沈三通列出的資料,中影什麼看法?”
什麼雞毛會場秩序,遵守個屁。
隨著第一個記者怒噴之後,一個個爭前恐後的提問。
“閉嘴!”
沈三通嘭的一下拍了桌子,讓人把第一個破壞會場秩序的人帶走。
懶得和這種東西爭辯。
當場把韓三瓶嚇了一跳。
你孃的,你小子拍桌子倒是告訴我一聲啊。
“誰再違反會場秩序,就滾蛋,不要想從我這裡拿到任何報道。”
沈三通心裡的火騰一下冒了起來:“中國不缺滿心想著討好外國觀眾的電影人,缺的是能討好中國觀眾的電影人。”
“街邊小攤,招呼顧客,也會喊一聲帥哥、美女,無關道德,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當下,我們國內一些從業者,不只是電影人,包括剛剛那位記者,已經不是連沒讀過書的老百姓的道德水平都沒有的問題了,是沒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