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名字要改,《忌日快樂》名字帶著晦氣。
沈三通要著重在於喜劇,輕懸疑恐怖,不能讓觀眾不舒服。
所以,名字改為《生日快樂》。
然後要確定一個主題,不是說商業片就沒有內在。
將商業片簡單的看做爆米花,純粹是國內一幫既得利益廢物製造的虛假印象。
恰恰相反,往往商業片的主題越是深邃、純粹。
哪怕放在國外,純粹的爽也支援不了一部電影,要加上家國敘事。
如果是好萊塢戰爭題材,往往還要來點假反思,鱷魚的眼淚。
好萊塢所有成功的商業片,都蘊藏著非常渾厚的內在。
原版《忌日快樂》的主題,是救贖。
海王女主在一次次迴圈中完成了救贖,自我和解,和同學和解,和爸爸和解。
然後浪女回頭,迴歸家庭,找了個清教徒式的男主在一塊。
清教徒,也只是相對那個時候米國的環境而言。
好萊塢八九十年代的清教徒是阿甘那種,1幾年之後的清教徒,就是男主那樣。
只嗑止痛片,不濫搞,絕對米國校園的清教徒了。
原版鏡頭、佈景,很有考究。
燈開關處的國旗,潤物細無聲的細微處,施加愛國影響。
原版電影也有別扭的地方。
亞裔的角色無論是男還是女都只是負責討好,對黑女悄然的鄙視,
看似政治正確,照顧了少數族裔,但是處處透著白人話語權的凝視。
“我這版的主題要實在一點,國內觀眾哪怕是商業電影,也要有內在,必須經得起一定的推敲。”
沈三通可不會真的信一些編造的鬼話,什麼中國不教邏輯課之類的言論。
隨便找中國人,讓他講點歷史,個人愛好不同,喜歡的歷史時期不同,但總能說兩句。
05年,80後逐漸成為觀影主流,平均受教育水平高,越來越不好糊弄。
再加上多年來有一種文以載道的思想,純粹的爽片,是不行的。
沈三通這版《生日快樂》內在除了原版的救贖之外,還有成熟。
成年是必修課,成熟是選修課。
讓想要挖掘的觀眾能有挖掘的東西,而圖一樂的觀眾,也能獲得歡樂。
以這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主題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