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數字磁帶四十分鐘,是膠片拍攝時長的十倍,一成本卻只是一盤膠片的三分之一。
裝置租賃方面,數字磁帶成本更低廉,儲存簡單。
膠片要考慮溼度、曝光方方面面,儲存保管上也是很大一筆開支。
後期製作上數字電影更便捷,複製用硬碟或者數字傳輸就可以。
到了上映,無論播放多少次,數字複製不會如膠片複製那樣有損耗,熒幕畫面還是和第一次一樣。
弄一部膠片電影的錢,能拍兩部三部數字電影。
能拉來資金,或者證明了自己的導演,造影視城都少。
研究數字電影技術的,更是沒有。
目前國內導演對於數字電影的認識,停留在小成本,崇尚膠片的質感。
有能力、有意願探索數字技術,真就是沈三通了。
“過審方面問題不大,沒有鬼,也不是暴力血漿,而是氛圍、配音、鏡頭渲染。”
具體的電影專案沈三通腦子裡只有一個雛形。
鬼片不可能,過不了審。
關係再大也不行,于飛虹老師能過審,主要還是愛情片。
要是恐怖片,沒有希望。
血漿、肢體四濺那種,沈三通自己不喜歡,也不想弄,他不喜歡邊緣題材。
他的理解,恐怖懸疑片最重要的不是恐怖,也不是懸疑。
而是美女。
成本控制住,劇情流暢完整,美女顏值夠,最好胸要大。
跑起來能夠展現出波濤洶湧的感覺,看美女在支離破碎的畫面裡,奔跑、尖叫、呻吟,就會很帶感。
票房很高不可能,但是絕對有固定受眾,弄好了之後,可以做成系列。
“行。”韓三瓶同意了合作事項。
技術探索不可能從頭幹起,也不需要,中影有技術積累。
沈三通成立一家電影數字技術公司,中影以技術支援的方式入股。
......
1月27日。
沈三通召開電影專案成立會議,討論劇本編寫工作。
“目前電影觀眾集中在一二三線城市,生活在樓房裡面,我們故事背景要貼合生活。以網路論壇的故事開始,鬼敲門作為故事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