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能不能說話說全?”韓三瓶想湊人。
“我打算先弄一個前鋒片子,懸疑恐怖片,探索探索數字電影技術。膠片電影領域,我們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在數字電影領域,我們是並行者,我們要探索數字技術,利用好數字技術,促進電影行業產業化改革。”
沈三通不賣關子,說道:“用這個專案探索數字電影拍攝經驗,從前期製作,攝像、燈光、置景、收音,後期的剪輯、配音、渲染,整理一個操作手冊出來,培養我們本土團隊。”
沈三通對自己新電影的定位,做一部先鋒電影,積累相關技術、人才。
港圈那麼囂張,可不只是因為臺前明星,還有幕後團隊。
有些東西大陸就是做不出來,或者效率上比不過。
這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用專案培養鍛鍊相關人才。
做完這個專案,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再用在《瘋狂的石頭》上,把石頭的畫面質感做的更好。
用一部先鋒電影、再用一部石頭,積累了足夠技術,再搞囧途。
行業發展、電影人才、技術儲備......
韓三瓶無語,你說的怎麼淨是我的詞:“具體說說你的想法,恐怖片不好過審。”
他更想讓沈三通延續原來的喜劇模式,保住大陸電影的旗幟。
然而,他自己也是導演,很明白目前國內導演的秉(尿)性。
作者電影、文藝電影,自我表達那一套。
沈三通身上的那種味道很淡。
但具體有沒有,難說。
超市又是沈三通自己投的錢,中影撿了大便宜。
韓三瓶也是撿了一塊大餅。
院線方捧著,超市之後,沈三通是可以和張一謀、馮曉剛一樣能賣座的國產大導。
提前和韓三瓶打招呼那是禮數,真要自己幹,他也沒法干涉。
中影又不是他開的,張一謀、張偉評一樣不鳥他。
而且正如沈三通所說,探索好數字技術,對本土電影產業好處很多。
中影是有電影專項資金的。
數字技術搞好了,對於培養電影人才很有幫助。
膠片電影成本實在太高了。
從器材租賃、膠片保養,再到後期沖洗、複製,每個步驟花費都不低。
院線上映之後,膠片複製放一次,複製會有一次耗損。
放映到一定次數,複製劃痕過多,畫面沒法看。
相比之下,數字電影成本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