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了數字電影,寧昊很是感慨。
沈三通同意,他知道未來趨勢,說道:“當下我們一些導演對於數字電影的認識,還處於節省成本,沒有好好的利用這個技術。”
“你下部電影呢?”
寧昊問起了沈三通的下部電影。
續集交給他,沈三通明顯是另有想法。
“不好說,一部開創性的公路喜劇,或者嘗試一下新型別。”
......
“不行,我不同意。續集還是要你自己來。”
韓三瓶一聽沈三通要把續集交給寧昊,直接表示不同意:“弄砸了怎麼辦,小沈你不能任性,這部戲不只是你個人的電影,承載了太多東西。”
“這樣吧,先不用續集的名字立項,我掛名監製,全程把握。看過成片之後,如果行,就作為續集,不行,我自己來。”
沈三通見韓三瓶態度堅定,退了一步。
沈三通自己顯然對超市的影響力也沒有完全理解。
完全低估了超市的影響力。
它不是一串串冰冷的票房數字,也不是捧紅了幾個人,不是破了多少記錄。
或者說不完全是。
它的影響力不是抽象,不是概念性質的,不是可以扭曲的話術。
而是真實不虛的力量,山呼海嘯般的持續衝擊。
對於影視圈,對於電影行業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所以,當嚴肅認真的討論電影續集的時候,交給寧昊一位連院線電影都沒有的小導演,顯然不具備說服力。
沈三通知道寧昊的潛力,但是別人不知道。
續集只有沈三通自己來。
因為當下中國電影界,除了他,沒人相信還有其他人能弄好。
“中國電影發展不能只有我一個人,要培養新人,培養新人就要真金白銀,就要給專案。”沈三通站在道德高地,給韓三瓶上課。
“既然你堅持,那就試試。不過還是要看成片。”
韓三瓶被幹沉默了,這好像是他的臺詞?
“超市續集你不弄,你新電影呢?”
“我想弄一部開創性質的公路喜劇,國產片還沒有,開一個型別,是不是很大膽?”沈三通道。
“很好,喜劇是你的強項。”韓三瓶一聽很好。
靠譜,延續成功的風格。
沈三通:“不過我放棄了。”
韓三瓶:[○・`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