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抽空,看《綠草地》成片。
製作完超市和綠草地兩部電影,註冊資本三千萬,具備了獨立製片資格。
火車頭電影工作室改名為火車頭電影公司,寧昊和邢愛兩口子成了火車頭電影公司旗下的正式員工。
“你覺得成績呢?”邢愛那有些緊張的問。
此時的沈三通已經不是之前的沈三通了,身上帶著光環。
“票房不要多想,可以賣個電視劇版權。獎項,也很難。”沈三通直白道。
寧昊的導演功底,講故事能力無需懷疑。
《綠草地》講述了三個草原孩子撿到了一個乒乓球,奶奶告訴他們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珍珠,於是他們執著地要把乒乓球當作寶貝獻給國家的故事。
是一部帶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影片,片中內蒙古的美麗風景、牧民們的真誠質樸、孩子們的執著幼稚,都深深打動著觀眾。
除此之外,該片還涉及到了環境保護,女童教育等社會熱點問題,兼具現實主義和唯美主義之風。
是一部好故事片,不是假話。
但問題是你,來討論環保問題,還有女子教育。
你也配,也算人來討論這些問題?
這都是現代問題或者後現代問題,屬於發展中的問題。
別說中國這個不跪的,就算拉美和東歐、日韓,或跪,或依附的,也沒有資格。
這個只有北美、西歐有釋經權力。
所以,國外獎項不可能的。
它們要的不是這種。
它們需要的是一片原始叢林,或者農村式的圖景。
醜陋、野獸、絕望、黑暗。
國外不可能得什麼值錢的獎項,而國內獎項,寧昊資歷還不夠,要等要磨要混圈子。
“我想去跑跑獎試試。”
寧昊不甘心,拍出來哪有不想要成績的。
也有些不高興,沈三通老是潑冷水,香火如此,綠草地也是如此。
“該去,真金白銀的獎項拿不到,一些邊角的會給的。”沈三通鼓勵道。
“這部戲我們掏出了積蓄,房貸有些困難。”邢愛那開口。
《綠草地》拍攝出了不少事,投資人跑了,麵包車掉溝裡了,演員受傷骨折了,寧昊夫妻手頭不寬裕。
更慘的是,因為《綠草地》這部戲,沒有參與超市的後期。
沈三通給超市劇組臺前幕後派發了兩百多萬獎金,幕後是按照工時和節點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