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挺喜歡和王保強做朋友的,不過生意就是生意。
這種行為屬於給華夷捧人。
如果只是投資專案還好說,他自己主導的專案,把黃博落下,說不過去。
就好像華夷電影部門和藝人經濟的矛盾一樣,沈三通簽下了藝人自然也要考慮這個問題。
黃博商業價值上升,一場商演給公司帶來好幾萬的收入。
他跑了很多年場子,情商高,會來事。
趁著超市的熱度,給公司弄個三四百萬不是很難。
私人交情不比王保強差,還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沒理由不考慮黃搏。
畢竟,牛耿這個角色,黃博也能演。
受壓迫、遭受挫折的小人物,屬於黃博的專場。
《心花路放》證明了,徐崢和黃搏之間是有化學反應的,也很有戲劇效果。
其次。
囧途這部電影過早的拿出來有些浪費了。
沈三通首映禮上的一些話是大實話。
當下電影市場,好作品就是填戰線的。
改變觀眾對於國產片的偏見,吸引觀眾進影院。
囧途現在弄出來,把原版的凝視、惡意的鏡頭給改好,最大程度激發觀眾共鳴,票房也最多和超市持平。
電影熒幕決定了票房上限。
“路要一步步的走,不能邁太大步子,容易扯著蛋。”
當下還是影視公司佔據主導的時代。
藝人多專案少,藝人依附於影視製作公司。
唐妍、黃博有熱度,在外面也找不到好專案。
最多弄一些配角,消耗他們的人氣。
影視圈內部非常封閉,外部資金還沒有大規模湧入,屬於誰的孩子誰抱。
“這種情況下,需要的是質量合格可以量產的專案。”
沈三通按計劃召集編輯小組寫囧途的劇本。
是儘快拍,還是等兩年博取更高票房,需要好好思考,但不耽誤打磨好劇本。
......
“很不錯的故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