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狹隘的民族調性,不利於經濟發展,恐怕會損傷外資投資熱情。
沈三通正在損害發展利益,然後話頭一轉,表示經濟陷入了偉大的衰退之中。
......
“至於嗎,這麼歇斯底里?”
媒體真的很討厭他。
此刻覆盤媒體輿論,沈三通脊背發涼,後怕。
05年,紙媒影響力非常大。
也就是強者不受質疑,成功者享受優待。
要是電影票房撲街,處於弱勢,這種有節奏的抹黑,能輕易將沈三通摧毀。
沒辦法,首映禮選在了北影,必然要弄出動靜。
如果是在影院,面對普通觀眾,沈三通會把自己塑造成和觀眾共鳴的導演,轟一下馮曉剛、張一謀。
不是說對他們有什麼意見,而是為了關注,為了版面。
首映禮在北影,面對專業人士,他自然要談行業問題。
行業問題本身就有門檻,說客套話,沒有熱度。
不說客套話,就要得罪人。
當然,選擇了敵人,也就擁有了朋友。
比較官方、專業的媒體,以讚揚為主,討論超市電影的正面意義。
央視午間新聞給出電影正在熱映的報道,關於沈三通定語是新一代青年導演。
中國新聞網的評價也很正面。
一些專業性的電影雜誌,或者業內人士,大部分評價都很好。
不過聲浪上不大,批判的群體掌握大喇叭。
......
媒體一面倒的批評,各大論壇的追殺抹黑,將正常的網民,趕到了剛上線的洞天網。
洞天網的評論,比較正常。
絕大部分觀眾,是願意看到本土電影出現一部好的影片的。
出現這樣的影片,也是願意支援的。
就像《天下無賊》上映後,很多人表示上當受騙,不是馮氏喜劇,但是票房依然不錯。
這個進口片強勢的年代,有很多觀眾,渴望國產片出現好電影。
哪怕只有一個優點他們都會支援。
他們默默無聲,在媒體上沒有聲音,但是佔據了絕大多數。
超市正是回應了觀眾的期待。
票房好的根本原因是觀眾的力量,觀眾的支援。
觀眾喜聞樂見,但是媒體迴避了。
分析各種成功原因,但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觀眾喜歡,反而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