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早晚會因為分子不規則運動碰撞在一起;
我還是像sin平方+cos平方,始終如一;
如果你是正電荷,那我就是負電荷,相互吸引。
……
原諒本靚仔沒有盡最大努力,只是有時候,本靚仔努力之後才發現,不努力不知道什麼是絕望的滋味。
李綠蟻需要透過測量聲音從一個話筒,到另外一個間距已知的話筒,所需要的時間來確定聲速。因此需要自己動手利用一切能用得上的電子裝置來製造一個簡易的示波器,進而測量時間差而不是秒錶。
用聲音的性質來找到聲音強度最大點之間的間距,這種情況在聲音相長干涉時出現。
一旦確定聲音的波長,知道了聲音的波長和頻率,就可以確定聲速了。
而李綠蟻所有的操作,只是為自己提供了一個研究聲音基本屬性的機會,這裡所用到的所有技術在經過顯著改良之後,也可以用來測量光速。
2個揚聲器,2根約6英尺長的接線,聲音發生器或者一個可以透過電腦或數字音樂播放器播放的單音調的WA V音訊檔案,2個與示波器連線的話筒,捲尺、米尺。
好,一切準備就緒。
窩瓜看著被拆的四分五裂的MP3,忍不住轉過身,不想親眼目睹這殘忍的一面。
接下來的一切只能李綠蟻自己動手安排,黑眼鏡與井瓊霜即使有心想上前幫忙也無濟於事,因為李綠蟻所做的一切,非是擁有他的頭腦也無法理解。
但見他首先用接線將聲音發生器連線到兩個示波器上,將聲音發生器的陽極端接到每個揚聲器的陽極端。將聲音發生器的陰極端接到每個揚聲器的陰極端。
其次將2個揚聲器並排放在一起,並直接對準話筒。在整個測量過程中,每個揚聲器和話筒之間必須保持通暢暢。
隨後他有條不紊的開啟了聲音發生器,確保兩個揚聲器,確保兩個揚聲器是可以工作的,並且音量基本一樣。
緊接著將話筒連線到示波器上。
完成這一系列操作,在示波器上就會顯示接收到的聲音波形。
李綠蟻微微扭轉了一下介面,果然周圍的聲音開始出現在了頻道中,而如果需要的話,調整幅值、時間軸和觸發設定都可行。
方才的一系列操作,已經證明了這個行動的可行性。
Yes!
李綠蟻心裡閃過一絲喜悅,沿著揚聲器和話筒之間的連線慢慢移動其中一個揚聲器。此時的監視顯示在示波器上的幅值已經出來了。
“可以嗎?”
黑眼鏡雖然對李綠蟻很有把握,然而在期盼結果來臨時,言語中還是不免帶了些緊張之意。
李綠蟻有把握的點頭,“完全可以。”
現在的攝氏溫度,因為在深不見底的地下,附近又有地下水的緣故,因此在20攝氏度左右,20℃時聲速約為343mv/s,聲速ms和溫度℃的關係:v=331+0.6T,使用自己方才偵查到的440Hz的聲音時,為了得到速度為343m/s聲速,話筒的間距就應該是0.78cm。
一個1000Hz的聲音需要0.343m的間距,才可以得到觀望的聲速值。
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兩束波疊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波形。如果這兩束波的波峰在同一時間和同一地點上升,這兩束波就被認為是同相,並且相互增強形成一個更大的聲音。這就叫作相長干涉。當兩個聲音源恰好相隔一個波長的整數倍的距高時,就會出現相長干涉現象。
而當一個波在某位置是波峰而第二個波同時經過此位置時是波谷,就會產生相消干涉。
李綠蟻看著示波器呈現的波形圖,明顯X軸對Y軸的曲線圖是一條斜率為負的直線時。心裡已經有些清明。
難怪這些玩意到現在也沒統治全宇宙,原來要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處地方,專門與其的振翅頻率達到相等,又不會對其生物鐘造成嚴重干擾的,只有在沙漠中才能達到。
井瓊霜、黑眼鏡、窩瓜見李綠蟻擺弄了半天,最後指著顯示器上的波長解釋了一番,終於也明白了原由。
原來那些東西不是不想過來,而是暫時無法過來,世界上能夠適應並且符合它們振翅頻率的地方非常少,一旦找到了是絕不能離開,否則有種族滅絕的可能。
自己一方對於它們是外來侵入者,而眼前的地下水也是處於它們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已經融為一體,雖然略有不符,需要時間調整,但是這裡跟外面人生地不熟的環境完全不一樣,它們可以自己適應,找到那個最契合的點,然後一舉飛過來。
這也是最初黑眼鏡說它們明明看起來逡巡不已,絕不敢過河,而後來又毫不畏懼生死一般,說衝就衝過來的原因。
它們不是衝過來的,是蓄勢待發了很久,終於找到一個不會傷害它們生物鐘的點,而這個點,根據李綠蟻方才的觀察:這條地下河的水流流動也是有規律的,只要有規律,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