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遠處此時陷入了一片黑暗,之前看到的那玲瓏塔也不見了,似乎藏在黑暗裡,好似一隻蟄伏在黑暗中的野獸,虎視眈眈隨時隨地準備咬你一口。
此後所遇見的每一條墓道、墓門、甬道、左右耳室、前後室、迴廊等,都是幾人一路走過的地方,這些事情都還歷歷在目的發生在前不久,現在卻在幾人的腳底板下,好像是在刺激幾人的眼膜一般,令人惶恐。
越看越起雞皮疙瘩,金元寶的心理素質雖然愈發強大,但是在面臨這種事情,還是忍不住喃喃自語起來。
“窩瓜,你在後面嘰嘰咕咕說什麼呢?”
卓子衍輕笑一聲“我聽見他好像在背《三字經》,但是他只記得兩三句,所以顛來倒去都是那幾句。”
李綠蟻忍不住的“窩瓜,你真的怕此地有邪祟,也該念《金剛經》之類的,念《三字經》有個什麼用?難道你求財的時候要拜灶王爺,而你求子的時候卻去拜財神爺嗎?”
“你懂什麼?孔孟聖人的聖明之氣,自能鎮壓一切邪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李綠蟻抬了抬眼皮: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窩瓜只會被《三字經》,什麼《蓮華經》《寶華典》之類的,他壓根就不會。
金元寶只注意了李綠蟻的口氣就知道他猜對了:該死,我討厭第六感。
再走一會卓子衍有點鎮不住的“難道這條路是錯的?”
“不會,那白江秋之前不認為我們能選擇正確的路,本身就是一種畸形的提示,因為這條名為‘過去’的路,本身就不會有人輕易去選,要猜測也是‘現在與將來’,而最後得到的答案也是這條路,如果真的有事,按照那白江秋的說法,我們會粉身碎骨,但是現在我們只是陷入了一種不知名的詭異狀態中,還沒有出現生命危險,所以——”
李綠蟻雖然是這麼說,但是現場情況千變萬化,到底有沒有危險他也不知道。
卻腳底下的情景真的是自己的一路走來,而當走了千米之後,腳下的經歷過的歷歷在目,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無盡的黑暗,本來也以為黑暗便是答案,誰知在須臾的黑暗之後,一切又顛倒重來了!
可惡!
到底這是什麼情況?
見李綠蟻有點沉不住氣,黑眼鏡將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沉聲的“別慌,對手是賴布衣,無論他是自願還是被迫,這都是他的手筆,你越是慌亂,越是會掉入他所設定的陷阱中,鎮靜。”
李綠蟻聽完奇蹟般的平息躁動,鎮定下來:想想,想想,李綠蟻,你一定能想出其中的關竅,對手雖然是賴布衣,但是這到底是為什麼?
金元寶鼻子一疼,撞到了忽然在前面停下的李綠蟻,有點埋怨的正要說話,被黑眼鏡捂住嘴巴“別打擾他。”
卓子衍眼光閃閃,李綠蟻心念如海:為什麼,這條路一定是對的,但是到底為什麼?
“至於這裡的過峽風水,怎麼說——平穩無奇,不伏不退,不吉不兇,你非要問我風水如何,只能說此地佈置在‘過峽’所設中,就算是個不好不壞吧。”
“那就奇怪了,這好端端的,所修的東西如果不是用來防賊的,就是用來給自己添光添彩的,這裡看起來費了很大的功夫,如果搞了半天就搞出來一個不好不壞的東西,那還費這個勁幹嘛?”
“說實話,鄙人膽子很小,之前初來乍到,看到這大門也不敢開啟,先去開扇小門看看狀況,這也正好探出了你們,實在也是鄙人之福啊。”
…………
這些曾經發生的事情片段,在李綠蟻的腦子裡迅速練成一條線,在電石火光之間,李綠蟻乍然睜開眼睛:原來是這樣,自己明白了!
轉頭看向幾人“你們可知,明孝陵?”
有一種在風水之中佔據了十分特殊位置的陵寢,採用的是上下宮合一,而這樣的陵寢,便開明清500年帝王陵寢規制之先河。
唐、宋皇陵,採取的是上、下宮制,地上的用於祭己的獻殿就是上宮,地下安放棺槨和隨葬品的寢宮就是下宮,是皇帝的魂魄飲食起居之所。這種上下宮制度強調的是墓主的靈魂,能夠像生前一樣繼續受到臣民的頂禮膜拜,並繼續奢侈豪華的生活。
而孝陵為了突出皇權,將上下宮合為一宮,在陵前建造長城明樓,並按照皇宮格局,採取“前朝後寢”和前後三進院落的佈局模式,所有的建築,都完全按照儒家禮制的要求,採用中軸對稱的佈置,前後呼應,左右對稱,均勻和諧,從中軸線由南往北,由低到高,還層推進,最後到達地官之上的寶頂,也稱寶城,從而突出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明孝陵開創的這種陵寢建築的新規制,被其後的明代北京十三陵所沿用,只是將神道合而為一,由十三座陵寢共用;而清東陵、西陵也是完整地繼承了孝陵的建築形制,從這一點看,明孝陵開創明清五百餘年帝王陵墓之先河,正與朱元璋開國之君的地位相得益彰。
金元寶嚥了口口水“你是說,這裡是明孝陵嗎?”
…………
李綠蟻無奈的“不是,我的意思是,這賴布衣設定的方臘墓穴,就是屬於那一種特殊的形式,方臘是北宋末年的人,這種陵寢的設定在北宋末年是十分盛行的,這樣的考慮是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