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第一份資料表交給那名年輕醫生。
“範文、王彬、金銘希……”
一共唸了六人的名字。
周燦可能因為交表的時間比較晚,所以沒排到第一批。
這樣也好,可以多一兩天時間熟悉骨外科的環境。
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被選進手術室,發展肯定要差很多。
儘管他的手術能力非常強,足以碾壓所有人,但是獅子搏兔,必須盡全力才能更穩妥。
“剛才唸到名字的六人,前往手術室工作。剩下的十二人,留在住院部這邊。你們前三天的主要任務就是熟悉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流程。管床、寫病例、跟手術、查房這些事情想必不用我多說了,你們在實習階段都已經學會了。”
實習和規培階段做的事,其實是不同的。
就好比讀幼兒園,主要就是學會遵守校園規矩,以及拼音字母的認讀,數字1到10的含義。到了小學一年級,就會要求孩子不但要能認讀拼音字母,還得會寫,會拼讀,要開始學寫簡單的漢字。數學方面,也會要求孩子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更大的數字。
醫生也是如此。
循序漸進,一步步提升業務能力。
規培醫生需要漸漸獨立完成一定風險的事務。
比如管床。
實習生髮現病人劇烈咳嗽,或者喊肚子疼,怎麼辦?那肯定叫上級醫生過來處理啊!
規培醫生要是遇到這種事,那就必須學會自己診斷。
屁大點事就叫上級醫生,絕對會被罵死。
“小何,去請項總過來一下!”
楊醫生吩咐道。
項總不是什麼公司老總,而是住院總。
醫院一般都是這麼叫。
很多新人以為住院總的地位很高,其實不然。
別看住院總把很多規培生、實習生當孫子罵,指揮這個幹活,安排那個幹活。
其實住院總的地位比主治低一大截。
這個職位一般是輪著來的,時間是一年,算是一個苦差事。
要住在醫院值班。
能當上住院總,有一些共同點,住院醫師工作經驗三年以上。有過進修。
其實這也是升主治的必須流程。
往往是先去進修半年到一年,回來後當住院總一年,然後參加晉升主治醫師的考試。透過後,會拿到主治醫師證。醫院有名額的情況下,就會聘請你為主治醫師。
不過聘任名額有限,一年內沒有聘上,也不用著急。
到了這一步,只要不闖大禍,基本上主治是穩了。
最多就是排隊等一等。
值得一提的是,考主治的難度並不高,很多人都能一次性透過。
真正有難度的反而是畢業一年後,考執業醫師證。這個透過率相當低,基本上五人只有一人透過的樣子。
第一年沒考過,第二年可以再考。
真不是潑那些沒考過的人冷水。
第一次沒考過,第二次,第三次……大機率還是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