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長,您好!”
周燦向對方打招呼問好,態度很是謙卑。
“你好!歡迎你來我們人民醫院做客。”
黃科長點頭淡淡回應。
“這位是胸外科的勾窮主任。這位是腦外的吳庸明主任。這位是麻醉科的明馨主任,也是我的學長兼恩師。”
項非又陸續介紹了另外三個主要人物。
至於其他的醫生與護士,基本上都是這些人的學生或醫助。
周燦與這些人一一打招呼。
麻醉科的主任醫師赫然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醫生,氣質相當出眾,絲毫沒有因為年齡大了而出現的暮氣沉沉。從她的眼神中,臉上,看到的是不斷銳意進取的朝氣。
這讓周燦不禁嘖嘖稱奇。
一個人的精氣神,也展露著一個人的生活狀態、身體狀況、學習狀態。
成年人過了五十歲以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事業有成,享受生活。搓搓麻將,釣釣魚,又或者三五好友一起喝喝小酒,又或者全球各地旅遊等等。還有一種是事業沒什麼成就,仍需要為生活而辛苦奔波勞累。
這兩類人,佔了大多數。
特別是後者。
還有一類比較特別的人,不管事業是否有成,他們始終堅持學習,不斷進取。
實際上能夠活到老學到老的人,事業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除非運氣實在有點差,那沒辦法。
醫生是一個特殊職業,因為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醫療科學與技術也同樣更新迭代非常迅速。二十年前的很多手術方法,現在已經基本淘汰,或者與現代科技結合後,有了更好的最佳化方案。
用藥也是如此。
這就要求醫生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否則,還是拿著二十年前的技術去治病救人,會給患者造成很大損失與傷害。
以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極高,預後極差。現在結合介入、支架、新藥、先進儀器等技術,已經可以把死亡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比如周燦一戰成名的那場主動脈夾層手術,換在以前,夾層壁都已經開始往外滲血,患者基本上沒救了。
但是他卻憑藉現代的介入技術,血管支架,人造血管,把患者的隱患解決了。
大多數醫生雖然在不斷學習,但是因為工作繁忙,再加上年齡越大,家庭事務也就越多。然後成年人肯定是需要享受的。
可想而知,這個學習的量肯定非常有限。
麻醉科的明馨主任,年過五旬,仍然能夠保持年輕人才有的朝氣,著實令人驚歎。
也能推斷出此人的麻醉水平必定極高。
更有意思的是,她還是項非主任的恩師。
看年齡,她應該比項非大不了幾歲。是他的學長,也是恩師,這種事情還是相當罕見的。
周燦所在的圖雅醫院,也有不少人是他的學長。
說句狂妄點的話,哪怕比他大十歲,也很少有人能教他。
項非主任年輕時就算沒有周燦這麼逆天,肯定也差不到哪去。畢竟人家可是有著‘閻王剋星’的美譽。
盛名之下無虛士,絕非說說而已。
“早就聽說過圖雅醫院有著多位傑出的年輕醫生,周醫生給13床患者制定的手術救治方案,確實具備一定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