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好了位置後,周燦開始迅速遊離肝左葉。
直接剪開三角韌帶,然後指揮楊治把患者的肝左葉向右上方向拉,這時候,食管下段和賁門全都暴露在了手術視野中。
他迅速剪開食管下段和賁門處的漿膜,分離肝胃韌帶的上部後直接切斷。
所有的動作都是異常迅速,旁觀者看他做手術,完全就是一種享受。
緊接著,鬆解食管下段。
他伸手在食管的前壁觸控,尋找迷走神經。
在醫書上,血管通常用紅色標註,神經則用黃色標準。
不過在實際的手術中,神經往往與周圍組織的顏色沒有太大區別,這時候需要術者有豐富的手術經驗,直接用手去摸才能找到。
周燦很快就在食管的左前方摸到了一根神經。
正是左迷走神經。
他又在食管的右後方摸了摸,確定了右迷走神經所在位置。
這時候心中已經有了底。
“這個部位的迷走神經有左右兩根,手術時,你們一定要注意確認好。”
讓兩人淨手後,戴上無菌手套,上手摸患者的食管及周圍組織,尋找迷走神經。
實戰經驗非常寶貴。
有的主刀醫生帶學生時,不想節外生枝,更不想浪費時間,基本上只是一邊手術,一邊指著相應的解剖部位解說一下,從不讓手下的醫生上手。
試想,這樣帶出來的學生能厲害嗎?
很多工作幾年的外科住院醫師,甚至在手術解剖時像個新手小白一樣。還真不一定是他們沒有認真學習,而是老師教得不到位。
給的實踐機會太少了。
“我好像摸到了,手感挺特別的,像是一根纖維帶。”
楊治第一個上手摸迷走神經。
摸到可疑部位後,立刻向周燦求證。
“定東,你也摸摸看。”
周燦對蒲定東說道。
論天賦,蒲定東同樣不差,而且做事情要比楊治更加務實,更加細緻。
對於手下的兩個醫助,周燦挺滿意的。
兩人平時表現都很不錯。
蒲寶東摸了一陣以後,把左、右迷走神經都摸出來了。他還仔細藉助肉眼加以辨認。
“好了,下面你們看我怎麼切除迷走神經。”
周燦小心的將迷走神經從食管上分離出來。
然後指揮楊治用神經鉤將神經挑起來。
接著繼續用剪刀分離這根神經。
不是用刀,而是用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