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護理部的眾多護士長過來選人。
她們隸屬於各個大科室。
一般會優先挑選與自己科室對口的人才。
護士雖然在醫院的地位要低於醫生,但是她們的重要性極高。
除了輔助醫生給病人用藥打針外,病人術後、住院期間的護理,基本都由護士操持。有時候醫生開醫囑出錯,有水平的護士還能立刻指出,讓醫生糾正。
至於手術室的器械護士、洗手護士、巡臺護士,正是因為有了她們的專業輔助,手術才能順利、高效的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以及醫院的實際需求,護士隊伍漸漸有了男性身影。
只是男護士的數量非常稀少。
護理、醫技兩科的規培生都被選走了。
剩下二十名全科規培生。
任何一家醫院,最核心的人才永遠是醫生。
他們二十人將被急診、婦產科、內科各科室、外科各科室、兒科,這幾大科室瓜分乾淨。
麻醉科、藥劑科不參與。
麻醉科比較特殊,屬於綜合學科,它包含多學科的知識。範圍很廣,不單單是滿足手術的要求,還參與各科室的搶救工作,婦科的無痛分娩、人流等。
招人一般都是定招,或者醫院臨床科室培養。
有時候醫院缺麻醉醫生,一時半會又招不到合適的人,醫院領導就會把目光瞄準內科。找一兩個小白談話,說是你最近表現很好,有個進修機會,想不想爭取一下?
一般的職場小白,哪受得住這等誘惑啊。
當場就被迷得五葷八素,腦袋像小雞啄米似的搶著答應。
然後告訴你,去進修麻醉學,回來後轉到麻醉科工作。說什麼麻醉科活少錢多,提幹機會比其它科室多。
一頓忽悠。
小白多半都會欣然答應。還以為被領導賞識,撈到了升職的好機會呢。
等到真進了麻醉科,才發現被領導坑慘了。
……
沒過多久,幾大科室的主任過來了。
“楊嬋是我婦產科一直在培養,幾位主任可不許跟我搶喲!”
婦產科張碧華主任一進來,直接點名要楊嬋。
足見她有多看重楊嬋。
“君子不奪人所好,我們內科向來喜歡成人之美,自不會搶張主任的愛徒。”內科的大主任是一名紅光滿面的男子,看上去也就40歲左右。
身材微胖,目光明亮有神,頭髮烏黑透亮,氣色極佳。
都說內科最擅長調理與養生,這位內科的譚主任就是內科最好的招牌。
根據醫院的名醫簡介資料推算,譚主任今年59歲了。
若是放在農村,60歲的老人很多都是老態龍鍾,白髮蒼蒼,面板滿是皺紋。大內科的譚主任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20歲,要說平時沒用內科醫學知識調理、保養身體,誰信?
他說話不緊不慢,中氣足,聲音溫和。
“譚主任這話我舉雙手贊同。婦產科本身就比較特殊,醫治的都是女患者,女醫生更受女病人信賴和喜愛。女醫生理論學得好的常見,既要醫學功底紮實,又要具備手術天賦,那真是鳳毛麟角。楊嬋這女娃我雖不瞭解,倒也聽說過她的出眾潛力,恭喜張主任覓得接班人。”
大外科的謝主任說話也是非常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