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永徽迷局> 第十四章 下元之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四章 下元之禍 (1 / 3)

若說一年前一擲萬金為紅蓮贖身是場意外,那麼為她心動,便是意外裡的意外。

李弘身為監國儲君,自詡見過不少風浪,今夜竟難得露出兩分少年人的窘迫,踟躕良響才回道:“此事很危險,不是開玩笑的時候……雖說宮中的記檔早已遺失,但總會有有心之人多加手段調查,若再牽連出你我之間的瓜葛,只怕會對你不利,不然我先送你去洛陽親信家躲幾日罷。”

“就像殿下說的,總會有人查到李師父曾為安定公主超度,亦會有人知曉,李師父收養的兩個女嬰便是我與樊寧。想要藉此做文章並不難,福禍相倚,哪裡能躲得過去呢?且讓他們查吧,只怕費盡心機下來,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紅蓮生得柔弱如水,好似一陣風就能吹倒,心性倒是沉定安穩,聽了她的話,李弘滿團糟亂的心思平定了許多,他站起身來,示意紅蓮不必動:“今夜冷,你且坐著罷,我帶了今年地方新貢奉的葡萄酒來,喝一杯驅驅寒罷。”

說著,李弘行至雅閣裡,從儲酒的櫃上拿下兩個青玉碗鍾,斟滿清冽的美酒,遞了一盞與紅蓮。紅蓮素手接過,輕輕一嗅:“神都洛陽出產的,我可是猜對了?”

“你人巧,哪裡有不對的時候,不過我還是很好奇,你是如何分辨得出的?即便讓薛慎言來,也不會如此迅速又精準的猜出這是何地的酒。”

“其實我哪裡分辨的出呢,只是殿下方才說起天皇天后移駕神都洛陽,我想起洛陽的葡萄酒是天下之最,隨口說得罷了”,紅蓮捧起玉鍾,抿著櫻紅薄唇輕呷,酒入柔腸,令人不禁心生感慨:此酒入口微苦,須臾便轉作了清甜,口角噙香,回味無窮。若是人生亦能得如是結局,過程再苦又如何呢?

見紅蓮垂著長睫出神,李弘笑道:“可別勸慰了我,你卻煩悶了,那我的罪過可大了。對了,李局丞可有說起過你與那樊寧的身世嗎?”

“自然是說過的,李師父說我家就在城外涇河河道旁的村落,永徽五年發大水時,我們村莊受災最重的。彼時洪水湧來,我被父母放在木澡盆中,順流漂進長安城,那澡盆裡還有我父親手書的文稿,拜託好心人照看我……”

若是李淳風所言屬實,紅蓮的身世倒是明晰,李弘莫名舒了口氣,轉而又問道:“那樊寧呢?李局丞有沒有說起過她?”

“說起過,也是那場水災裡父母雙亡的孤兒。但她彼時嗆了水,尚在襁褓就死了大半個,打小身子就很不好,李師父便教她習武強身,她很聰明的,小小年紀舞刀弄劍就有模有樣。李師父說姑娘家舞刀弄劍辛苦,但有武藝傍身,便可以不被人欺凌。”

“原來如此,”李弘思忖若以薛訥那略顯仁柔的性格,倒真有可能與這小娘子對路,嘴角閃過一瞬壞笑,轉言又問,“那你是……”

李弘原想問紅蓮是如何來到平康坊的,卻戛然而止,雖然她不曾身陷泥淖,但對於姑娘家,絕不會是個很好的回憶罷,即便案子再緊要,李弘也不想紅蓮受分毫傷害,他端起樽酒,仰頭飲盡,掩飾了方才的言語唐突:“你胃不好,喝得慢一點。”

紅蓮心性剔透,如何會聽不出李弘的欲言又止,她略飲樽酒,莞爾笑道:“五歲那年上元節,李師父帶我們兩個出門看花燈,誰知不幸遇到了花燈起火,人群踩踏,我好容易撿回一命,卻與李師父他們走散了,看著滿街的陌生人,我飢寒交迫,哭得好大聲,卻沒人理會我。後來丁媽媽看到我,見我可憐,又似長大後會有幾分姿色,便將我收養於樂坊。其後每日學藝,時常受善才師父責打,卻也讓我學會了本事。直到五年前,李師父輾轉打聽找到我,他雖年邁白了頭,但還是我記憶中那個慈愛可親的樣子。我知道他俸祿不多,便婉拒了他要為我贖身的念頭,其後幸得殿下憐愛,讓我能夠有這麼好的地方容身,我這輩子也是像這酒一樣,先苦後甜了。”

聽了這話,李弘十分心疼,隔著袖籠輕輕一握她的小手,又很快鬆開:“往後我不會再讓你受任何委屈了……”

紅蓮正過身,雙手交握,伏地而拜,一股幽香從她袖管中輕散開來,猶如花氣襲人,李弘探手一扶:“不必拘禮,夜裡涼,快起來罷。”

“我有一不情之請央求殿下,怕不好意思開口,便先拜了。”

紅蓮雖為長安花魁,卻不喜金玉,不拘用度,從未有事相求,李弘十分好奇,究竟何事能令她如此上心:“但說無妨。”

“即便我與樊寧只有五歲之前的交情,憑著李師父將她一手帶大,便可知她絕非十惡不赦之徒,不會犯下此等令人髮指的罪行。眼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擔心有人慾利用她對李師父不利,但求殿下,能夠對她加以保護,萬萬莫讓奸人陷害賢良……”

原來是為了李淳風與樊寧師徒,李弘輕輕一笑,舉起酒鍾望著被西飈捲起的紗簾,皎如玉樹臨風前:“你且放心,此刻便有人替你守著她,寸步不離,想必不會有差池的。”

薛訥與樊寧幾乎一夜未眠,快馬加鞭趕回了長安城。見樊寧滿臉疲色,薛訥便讓她先回薛府休息,自己則動身去刑部,再對一對法門寺發現的線索。

按照時日算,高敏應當還沒回來,想起那日在驛站,他切切察察欲言又止,要說的恐怕就是這“安定公主案”。薛訥馬不停蹄,先去刑部查了證據,又趕往東宮去,向李弘彙報情況。

出了這樣的事,不單李治與武則天心煩,李弘的心裡肯定也不會好受,薛訥在侍衛的帶領下,來到太子書房,只見李弘拿著一卷書,立在小爐旁,邊煮茶邊看書。

看到薛訥,李弘示意侍衛退下關緊房門,將手中書卷遞給了他道:“想必你半路已聽說了,這便是本宮此前曾與你提起的案子。”

薛訥一目十行,先匆匆掃過一遍:“此事既是宮廷秘案,必是天后吩咐了身側的可信之人暗查,為何會傳的如此沸沸揚揚,甚至連刑部的主事與長安城的武侯都誤得了訊息?究竟是何人走漏了風聲?”

李弘沉沉望了一眼薛訥,沒有回答,薛訥立刻了然:“賀蘭敏之?”

“本宮雖已發出詔令,禁止長安及各地官吏以此案為藉口,擾民滋事,但散佈出的訊息,便如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須待真相大白方可破除妄語。慎言吶,雖然你尚有弘文館的棘手大案在身,但情勢不等人,可得再加把勁,天后的名節,大唐的安定,如今都繫於你之身,本宮除了你,亦不敢輕信他人,這分量,你是明白的。”

“永徽五年,殿下一歲,臣三歲,積年的事看起來,倒是別有一番意趣”,說話間,薛訥已熟記案卷,雙手將其奉回給李弘。

“是啊”,李弘笑著接過,在手心敲了兩下,若有所指般說道,“李局丞的行走,從那時起就很飄忽,好似只有你在觀星觀那幾年,他還算可靠。不說這些了,你今日前來,可是弘文館的案子有何進展嗎?”

薛訥將法門寺僧眾遇害的疑點細細告知了李弘,又說起自己對於嫌犯如此瞭解法門寺的疑惑。李弘聽罷,禁不住深深吸了口氣,蹙眉問道:“你已看了安定的案子,你覺得此兩者之間,可會有何勾連?”

薛訥一頓,回道:“目前尚看不出來,弘文館別院的案子至今找不到作案動機,而安定公主的案子,則像是衝著天后去的……”

話題稍微有些沉重,李弘輕輕頷首算是同意薛訥的說辭,轉言玩笑道:“對了,昨日我聽說了些關於你那樊寧的事,聽說這丫頭武藝傍身頗為了得,等娶了她,你那喪門星弟弟便不敢再那般造次了吧。”

薛訥垂眼一笑,輕輕嘆了口氣,神色頗為清苦:“不知何人會有那樣的好福氣,能娶她為妻……”

“怎的,你與她表明心跡了?她拒絕了?”李弘莫名來了精神,上前兩步,攀著薛訥的肩道,“可是你說的詞不達意她沒聽懂?快說出來聽聽,本宮給你出出主意。”

“臣……什麼也沒說,被冤作朝廷欽犯,已經很苦了,我不想再節外生枝,更不願她明明對我無意,卻被迫要與我共處一室。等塵埃落定後,再談私情不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