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逸與趙允進入書房,趙允並未說話,而是上下打量著趙逸,這兩年多的時間,趙逸從一個小小的縣令,成長為了手握重權的一方州牧,趙允心中很是安慰。
作為朝廷官員來說,有趙逸這種統領,可是朝廷的福氣,如今東漢朝廷內憂外患,確實需要趙逸這種賢臣猛將力挽狂瀾,但是作為父親來說,趙允不希望自己的兒子站在風口浪尖。
“陛下召你去皇宮,是否為了西涼北宮伯玉之事?”趙允詢問了一句。
對於趙允,趙逸沒有絲毫隱瞞將自己入宮的情況和盤托出,就連半路之上遇到張讓的事情都說了一遍,畢竟趙允為官多年,經驗較之趙逸豐富了不少。趙逸雖然沒有加入何進與張讓兩個陣營,但是能在尚書右僕射的官職上屹立不倒,由此可見趙允真是不一般。
趙允一直洞若觀火的看著朝中兩大陣營互相爭奪,對於朝中局勢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趙允聽到趙逸說完這些後,輕撫長鬚微微嘆息:“伯來,你還是太過於鋒芒畢露。”
在趙允看來,趙逸用言語順從了張讓,但是張讓心中一定已經有了戒心,而一般人對付那些阻礙自己前程的人,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斬盡殺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而漢靈帝私下會見趙逸,已經引起了張讓的戒心。
張讓是想讓趙逸聽命於自己,所以才在漢靈帝的面前說了不少的好話。張讓與趙忠是希望趙逸有個好官職,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趙逸必須要聽命於他們。而不是趙逸越過他們,直接聯絡漢靈帝。
“張讓如今已經對你起了戒心,日後你行事務必要萬分小心,不然很可能會被張讓等人抓住把柄,屆時張讓等人就會趁機將你踩在腳下。”趙允提醒了趙逸一句,“尤其是今次討伐西涼叛軍的事情,更是他們的機會。”
趙逸知道這兩年的時間自己躥升的太快了,一些忠於漢室的老臣,見到趙逸升任的太快,心中不但不會嫉妒,相反的還會很欣慰,因為只有趙逸的權利大,才能幫朝廷解決更多的麻煩。
但是如同何進、張讓這種臣子,他們心中的想法就不一定了,這兩方陣營,雖說也顧及一些朝廷大事,不過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想強勢的壓倒另外一方。如今朝廷是兩虎相爭,如果趙逸再躥升起來,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那對何進與張讓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打了諸多勝仗,趙逸在軍中頗有威信,且又與朱儁、皇甫嵩、盧植,這種手握實權的將軍交好,若是有心入京爭權的話,對何進與張讓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而且朝中趙允雖然沒有進入任何陣營,但是與朝內一些中立的大臣私交甚好。若是趙逸與張讓、何進二人爭權的話,且不說能否成功,趙允都一定會助趙逸一臂之力。
這也是何進等人擔心的地方,這點趙逸自己也知道。
“此次與北宮伯玉交戰,若是取勝還好,若是失敗了的話,那麼何進與張讓一定會借題發揮,縱然要不了你的性命,不過丟官罷爵只怕是難免了。”趙允嘆息了一聲,而且若是失敗了的話,趙逸以往的功勞也會被全部抹殺。
日後百姓大多數只會記得趙逸被北宮伯玉擊敗,而會忘了趙逸原來的那些功勞,就如同昔日的西楚霸王項羽一樣,若是說起項羽,人們第一個想到的九成是烏江自刎,而不是破釜沉舟。
本來趙允的意思是讓趙逸在幽州穩定幾年,而且幽州形勢複雜,動亂頻繁,趙允料想趙逸沒有幾年的時間收拾不了那錯亂的局勢,卻沒有想到趙逸剛剛升任幽州牧一年,就已經將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條,外部夷族無一再敢進犯幽州。
越有動亂,趙逸這個幽州牧才能做的越安穩,如果幽州沒有動亂,外部夷族十數年都沒有進攻幽州的能力,那麼還要趙逸這個幽州牧有什麼用處呢?
在趙逸先前離京上任的時候,趙允就是這麼交代趙逸的,遇到匪患要剿其二留其一,這樣趙逸剿匪有功,而且幽州動亂還沒有安穩。這戰報傳到朝廷,張讓與何進想找麻煩,也沒有藉口。但是偏偏趙逸行事太絕,甚至將外部一個夷族部落攻打了下來。這讓趙允感嘆趙逸用兵如神的同時,也暗說自己這個兒子太傻。
趙允交代的這些趙逸都心中有數,不過趙逸卻不忍心那麼做,因為動亂頻繁會導致百姓流離失所,而身為幽州牧的趙逸,不想用百姓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的安穩。
不過如今說這些事情已經晚了,如今趙逸已經接下了西征的差事,趙允詢問了趙逸一聲:“對付北宮伯玉,你心中可有計策?”
趙逸出兵對付北宮伯玉的決定早在一個多月前趙逸擊敗匈奴部落的時候,就已經被朝廷議定,因為幽州烏桓部落與高句麗部落聯合進犯幽州,趙逸返回幽州平叛,所以擱置了下來。不過幽州動亂並沒有影響朝廷的決定,而且趙逸的心思也並未從北宮伯玉身上移開,等若是趙逸多準備了一個月。
聽到趙允的問話,趙逸嘴角露出一絲苦笑:“北宮伯玉不同於丘力居、高句麗等部落。如今北宮伯玉聯合韓遂、邊章等人雄踞涼州,且已經攻下了涼州多個城池,擁兵十萬之眾,且我聽聞羌族兵士善使快馬長槍,我方兵士與之打鬥恐怕佔不到什麼便宜。”
“而且朝廷兵士為各方徵調過來,彼此之間缺少配合,行動起來必定會有不少破綻,率領這種兵士與強勁的羌族兵士相拼。勝算不會太高。”趙逸將目前朝廷情況與官軍情況詳細說出,最終只說出一句話,“如今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只能見機行事。”
先前對付黃巾軍與黑山軍,乃至實力強勁的匈奴部落,趙逸都顯得雲淡風輕,說起羌族部落後,趙逸臉上竟然露出了少見的凝重之色,可見羌族部落兵士極難對付。讓趙逸如此忌憚羌族部落的原因,就是因為朱儁與皇甫嵩等人的落敗。
若是和趙允談論如何治國,趙允還能給趙逸出謀劃策,但若是論起行軍打仗的話,趙允可是一竅不通,聽到趙逸此話,趙允心中也是暗暗苦惱,連趙逸這個統領心裡都沒有底,那這場仗要怎麼打。
不過趙允也沒有打擊趙逸的積極性,輕撫鬍鬚笑著說了兩句:“嗯,戰場形勢轉變極快,豈能盡數料到,見機行事也好。”
兩父子商量了一陣,無非是幽州的一些事情。之後家中奴僕傳來訊息說大將軍何進,請趙逸入府一敘。
推辭不過去的趙逸只得去了大將軍府,何進見到趙逸眼中露出喜色,在廳堂門口親迎趙逸,將趙逸迎入廳堂。
趙逸與何進相識很長時間了,說了兩句話後,何進就將話題引到了北宮伯玉的事情上,說什麼朱儁等人皆不能攻克北宮伯玉,此事只能仰仗趙逸了。
“本官已經在陛下面前保舉伯來為徵西元帥,本官想伯來定能為朝廷立下這一大功。”何進笑呵呵的說著。
趙逸暗說這個何進多事,口中則是說著:“多謝大將軍栽培,卑職一定不負將軍所託。”
“如今朝廷局勢,伯來應該已經知曉,張讓等十常侍禍亂朝廷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且本官聽說,張讓似乎對伯來有諸多不滿,或許已經在陛下面前評說過伯來。伯來日後行事可要小心哪。”何進好心提醒了趙逸一句。
趙逸謝過何進的提醒,也說出了自己對宦官的不滿意之處:“將軍所言不錯,卑職幽州境內就有張讓等人的親眷,這些人不思百姓愁苦,只圖自己享樂,治理的縣邑民不聊生。本官早有裁撤這些官員的想法,但就是因為十常侍的關係,卑職數次請求朝廷將這些官員調離,都未被批准。”
見到趙逸臉上這憤慨之色,何進臉上滿是笑意,對於何進來說,趙逸對十常侍等人的意見越大,那麼何進聯合趙逸的希望就越大。
“大將軍若有對付宦官的計策,只需傳書一封,伯來定全力協助。”
聽到趙逸這句話,何進臉上笑意更甚,舉起青銅爵示意趙逸:“伯來無需擔心,那一天為時不晚了。”
在大將軍府飲宴近一個時辰,何進樂呵呵的將趙逸送出府門,臨走的時候還交給了趙逸有關北宮伯玉的一些資料。
盯著趙逸那漸行漸遠的身影,何進的臉上露出微笑,今日與趙逸的談話,何進非常滿意,因為原本搖擺不定的趙逸,現在終於有了傾向於自己的舉動。
這若是在趙逸升任涿郡郡守的時候,趙逸有這個舉動何進會大力的扶持趙逸,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一方州牧的趙逸有了這個舉動,何進對趙逸就有了顧慮,因為何進不知道趙逸有這個舉動,是真想與自己聯合,還是想借著自己的力量對付張讓。
“趙逸想等我與張讓拼個你死我活後再動手,沒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