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縣城之事在三天之前傳到洛陽,立刻引起了朝野的震盪。漢靈帝對此事十分看重,接連三天朝議百官都是圍繞著這件事情。
朝中大臣則是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勢力主張戰鬥,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正可藉著這件事情樹立大漢皇朝的威信,使得境外夷族不敢再對大漢皇朝起覬覦之心。
主和一派是一些文臣,因為此時西涼的北宮伯玉尚未平定,若是派遣過多兵丁進入幽州,屆時北宮伯玉趁勢進攻如何是好?
朝廷先後已經派了五路大軍討伐北宮伯玉,卻都是無功而返,除卻朱儁與董卓兩部,歸來的朝廷官軍均傷亡慘重。
在文臣看來,趙逸此舉看似佔盡了便宜,實則卻有大風險。羌渠部落騎兵勇猛強悍,非幽州官軍所能抗衡。
“陛下,此刻我軍佔據主動,若是主動向匈奴求和,豈不是有損我朝顏面。”何進據理力爭,“且冀州牧朱儁所部兵馬已經進入幽州,依微臣看來,可以調遣揚州兵馬進入幽州,支援幽州牧趙逸。”何進對趙逸此次行動頗為欣賞,暗說趙逸不愧是當代英才,竟然能想出如此奇妙的辦法,困住羌渠所部匈奴部落。
這匈奴部落也著實可恨,昔日我朝興隆之時,南匈奴恨不得能和我漢朝穿一條褲子,如今見到漢朝紛爭四起,就起了覬覦之心。正好藉著這個機會殺殺他們的傲氣。
青州與徐州距離幽州雖然比較近,但是因為境內還有黃巾軍殘部活動,州府兵馬若是調離出去,難保黃巾軍不回死灰復燃。
張讓與趙忠今次卻沒有說話,冷眼看著何進等人爭鬥不休,其實對這件事情,張讓與趙忠早就商量過了。
那是在他們剛剛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首次得到這個訊息張讓與趙忠十分欣喜,暗說這個趙逸果然是難得一見的奇才,自己沒有看錯他。若是能拉攏此人為自己所用,絕對是自己的一大助力。
張讓對何進可謂是恨之入骨,何進竟然殺了他的老婆含煙,因為此事張讓近來沒少與何進起衝突,但是因為何皇后的原因,與何進這大將軍的身份,張讓只能將何進的幾個黨羽關進大牢,始終無法動搖何進根基。
這讓張讓頗為氣惱,因此他想扶持趙逸,若是能得到趙逸的幫助,張讓有八成把握將何進所部實力剪除乾淨。
所以聽到幽州牧趙逸將匈奴部落圍困在廣寧縣城這個訊息的時候,張讓與趙忠心中很是高興,若是此戰勝利,張讓與趙忠就能夠運用手段,將趙逸調回京城。讓楊秀頂替幽州牧的位置,如此一來兵權與人才,他們都抓在了手裡,日後就算是有變故,張讓心中也有底氣。
但是他們心中還有一些顧慮,因為他們感覺到趙逸官職做的越大,越是不聽命令。按照朝廷規矩來說州府兵馬調動需要經過朝廷批准,而趙逸竟然擅自調動冀州兵馬,尤其是冀州牧朱儁,竟然與趙逸共同行事。
雖說當時形勢危急,來不及向朝廷報變,但是前日趙逸送來的公文,對此卻沒有一個解釋,只說希望朝廷派兵增援。
張讓承認趙逸是個人才,不過身上卻滿是刺,不容易掌握。此等人物若是被封為公侯,豈不是更加囂張。
不過張讓與趙忠卻沒有因為怕趙逸成長,而讓朝廷與羌渠所部和談。廣寧縣城內可是關了五萬匈奴兵士,一旦得到自由,是否會按照合約做事,張讓與趙忠也拿不準。若是脫困的匈奴兵士隨即調轉馬頭對付趙逸所部官軍,那將如何是好?
張讓與趙忠還想依仗趙逸手中兵力成就大事,不希望這些兵士被匈奴誅殺。故而張讓與趙忠二人一直權衡不定。
趙忠倒是有心讓自己的妹夫楊秀在這個時候頂替趙逸,但是趙忠接到的線報說,楊秀自從見識過匈奴圖為場面後,就不敢再到廣寧縣城了。
楊秀如此膽怯,讓趙忠怎麼敢將幽州大軍交到他的手中。
在朝廷上聽著兩隊陣營爭論的趙允目光閃動,在三天前接到幽州訊息的時候,趙允就嚇了一跳,與何進等人的興奮不同,趙允心中很是緊張,暗說自己這個兒子真是不讓他省心,做的官職越大,惹的事情也越大。原來趙逸與黃巾軍與黑山軍交戰,妻子陳氏就經常擔驚受怕。本以為作為了幽州牧的趙逸會均衡各方勢力平靜幾年,但是沒有想到過了沒有半年,趙逸竟然搞出這麼大的一件事情。
如今看似趙逸佔盡便宜,但趙允卻知道其中兇險,廣寧縣城內非困的可是五萬匈奴兵士,一旦脫離廣寧縣城的束縛,衝入官軍大營,必定會早場幽州兵士傷亡慘重。
幽州官兵傷亡慘重,那身為州牧的趙逸,更是羌渠重點進攻的物件,焉有活命的機會。
從個人情感來說,趙允自然是希望朝廷出兵相助,但是因為他與趙逸關係非同尋常。在這種場合不好公開為趙逸說話,只能心中暗暗著急。
將反對朝廷出兵那些人看在眼中,這些人對趙逸晉升幽州牧一直頗有微詞,如今碰到這個機會,自然是想好好整治趙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