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年初獲得960億財政、地方資金支援後,情況大有改善——
依照現有發展趨勢,劉惜已經做出來未來兩年的中長期財務預算計劃。
換言之,原本距離破產永遠只有6個月的前沿被財政、地方延長了這個期限到24個月。
所以,大量資金被分配到前沿生態,白粥也開始了沒日沒夜的忙活。
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以及廬州、長安、蓉城、江夏、長沙、金陵等多地建設有多個小微企業孵化基地。
前沿租賃成片成片的辦公區,以共享辦公等形式,低租金給創業者辦公。
這些創業者十有八九是名校畢業生,或者是一些優秀的在校學生。
意志不堅者常有。
不好聽的說法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白粥可太操心了。
“……我是想著又有前沿的技術支援,又有前沿的資源支援,多好的大環境,怎麼就那麼不樂意堅定一些?”
聽完白粥最後的抱怨,方年輕輕一笑:“創客社群這類專案,國內有雷軍還有不少投資大佬在做;
在另一群像是搞房地產的王所有他們看來,這種專案是費力不討好的,他們甚至認為一群窮哈哈的人怎麼付得起租金,專案方還給補貼,將來成本都收不回來。”
“這裡面其實就有個核心問題,尤其是前沿生態孵化的創業專案。”
“白總,首先你得明白,建立一套生態體系,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欲速則不達。”
聽方年說到這裡,白粥忽然惶恐:“我明白了,謝謝方總指點。”
方年當然有一些話是沒說出來的。
比如,白粥不是保姆,本來是窮苦的大學生忽然被餡餅砸中,無論是否出身名校,一定會有更大比例的人陷入懈怠。
就好像方年偶爾說過的話那樣:這世界上總會有懶狗,為什麼不能是自己。
方年在說這個話時,手上的資本就已經領先了全世界95%以上的人。
而這些創業者則完全不具備這個資本。
比如,這跟白粥以博士的身份搞課題研究有本質上的區別,在接管前沿生態專案後,白粥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一定的誤區。
尤其是目標受眾覆蓋了本科→研究生→博士、畢業生等這一系列年輕人,所以白粥的心態更是有一些誤區。
並不是方年現在才發現,而是方年認為,實踐是有效的。
最起碼整體上來說,大方向的體系是已經被建立起來了。
也就是沒能如願產生良好的生態迴圈效果。
但這需要時間。
“……”
最後是譚柳,譚柳是主管前沿集團的人力資源事務,經過了充分的調查和記錄、梳理,5月份才開始從小處著手。
“人力資源上事情,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簡單是因為打工人的想法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多發工資,一是不上班。”
“複雜也是這兩點。”
“把握好裡面的平衡,我看你有點過於小心翼翼了。”
說著,方年望向穀雨、溫葉:“前沿的體系沒那麼脆弱,我們效仿是最能經得起考驗的體制;
我讓你們去復旦管理學院是去吸收一些有效理論,不要拿來主義,更不要隨便摻雜一些其它公司的經驗,商業公司與商業公司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