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山高水遠,蜀州原本並不在楊衛成的計劃之列。
可接下來姚蘭的一句話,卻讓他深感蜀州之行的必要性。
“你是我見過的第二個對國庫券這麼感興趣的人。”她笑吟吟地說。
楊衛成稀奇地跳起眉頭:“哦?是嗎?那第一個是誰?”
這年頭,竟有如此具有前瞻性的人物!楊衛成非常迫切地想要去結交。
“我姐夫,哈!”姚蘭道。
“敢問您姐夫尊姓大名?”楊衛成更激動了。
“沈向前。”姚蘭說。
姚梅笑道:“快別提我家那個瘋老頭了,好好的正式工不當,也不來幫我做生意,整天買這報紙那報紙。把家裡所有錢都買了國庫券,要不是我攔著,連我做生意的錢都拿走了。”
經姚蘭這麼一說,他的確想起幾十年後金融界的一位風雲人物來。
雖說楊衛成重生前只有22歲,但是他父親楊衛寧一直在研究股票、基金。
並且在下崗之後,一把年紀跑去交易所當實習生,和一幫20多歲的年輕人搶飯吃。
耳濡目染,楊衛成對金融也比較敏感,高考也報的相關專業。
可惜,楊衛寧雖然對金融感興趣,卻是沒有發財的命,幾次股市動盪中,沒到傾家蕩產的地步也差不多了。
根據父親所說,那位大佬號稱沈百萬,就是在88年這個時期前後敏銳地捕捉到機會,從而飛黃騰達。
沈向前,沈百萬,莫非是一個人?
楊衛成心臟狂跳,第一個真正的機遇來了!
“好,我去!”楊衛成點頭。
那姐倆非常高興,給楊衛成留下地址,吃過飯之後依依惜別。
回到旅社,楊衛成發現林青山已經退房離開。
他心裡仍舊忐忑,不知道自己究竟有沒有救到林青山,挽救林溪命運?
一切,只能等到半年後再看結果。
晚上睡前臥談,李東問:“衛成,你真打算去蜀州?”
“嗯!”楊衛成枕著手,盯著黑暗中的天花板,若有所思地答道。
“嚇,蜀州很遠吧?有舟市到昆北三倍那麼遠吧?”李東驚訝道,“火車得坐多久啊?工作怎麼辦?”
“辭職。”楊衛成想了很久,回答道。
李東不言語了,楊衛成知道,這好兄弟已經被震驚之浪拍暈在沙灘上。
這時代,人們安於吃大鍋飯,集體生活才有保障。
像姚梅夫妻倆那種辭職幹個體的,是極少數,被認為不務正業。
翌日,他們又在這附近收購了一些,將手裡的現金全部兌換成國庫券,只留了部分路費,而後匆匆趕回中海交易所。
5000元國庫券,最終被他以123的價格售出。
昆北之行,兩天兩夜,又是2500元鉅款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