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逸的問題,現場所有大廚面面相覷,卻沒一個人說出話來。
剛剛提出問題的大廚面色漲紅,期期艾艾,感覺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其他跟著附和的大廚們,也尷尬得腳趾扣地。
而其他的大廚則是盯著那隻只剩下了純肉的整雞,震驚不已。
只用了三十二秒,就剔了一整隻雞的骨頭?
這是怎麼做到的?
看到這隻剔完骨的整雞,他們這才明白,怪不得李逸提出的考核標準是1分20秒。
原來人家只用不到一半的時間,就能剔完整雞的骨頭了!
見沒人回答,李逸又問了句:“還有問題嗎?如果時間不夠,再給你們延長點也可以。”
在場大廚聞言,趕忙擺手:“不用不用,不用延長了!就一分半吧!”
都是全國排的上號的大廚,要是剔只雞都得花別人三倍還多的時間,那也太沒面子了。
不就是剔骨麼?幹了!
李逸見狀,滿意點頭:“那就好,有困難就說,咱們想辦法解決。”
大廚們聞言,紛紛搖頭,表示沒困難。
在看到李逸展示了這一手刀工後,在場所有人都收起了輕視之心。
別的且不說,光是李逸這一手刀工,就已經足以吊打現場所有大廚了。
眼見大廚們接受考核標準,李逸就回到了食材區,來到了調味品專區。
“考核的第二項,是調味。”
李逸指著琳琅滿目的調味料示意:“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不同,所用的香料也不同,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
光是亞洲各國的味型都有著明顯的區分,印都的咖哩,霓虹國的味增,泰蘭的冬陰功,都是很鮮明的特色。
中東、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風格就更明顯了。
我們既然要和各國的廚師過招,就要知己知彼,瞭解對手的調味才行。
這裡有上百種的香料,調味考核的要求是用3種以下,和15種以上的香料製作一款醬料,要求是風味獨特,有新意,有辨識度。”
聽著李逸的要求,這一次,在場大廚們的面色都有些凝重。
對於香料的使用,中餐廚師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但李逸提出的這個要求,卻格外的苛刻。
他要求的醬料,要麼用3種以下的香料做,要麼就用15種以上的香料做,這剛好卡在了最難的兩個區域。
中餐廚師都是複合香味的高手,尤其是川菜廚師,對香料味道的拿捏把控,更是妙到毫巔,創造了幾十種獨特的味型。
但複合香味,基本上都得三種以上的香料來進行搭配。
且不說一些味道突出的調味料了,就是最基礎的蔥薑蒜,就得佔用三個名額了。
要求三種以下的調味料來製作醬料,還要做出新意,有辨識度,這個要求不是一般的高。
而另外一種15種以上香料做出的醬料,則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四種以上的香料,就要講究君臣佐使了。
而香料越多,其中搭配的講究就越多,調味難度就越大。
任何一味香料用量的多寡,都會影響到整體味道的效果。
所以每一家非連鎖的滷味店的滷味味道都有所差別,哪怕是師傅手把手教的,出品味道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李逸提出的這個考核要求,是將大廚們限制在了兩個極端。
一個是化繁至簡,返璞歸真,用最基本的調味,調出最經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