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的爆火讓逸菲影視公司的估值直接漲了20%。
雖然估值並不能變現,但這也足以看出市場對這部紀錄片潛力的看好了。
《舌尖》是第一部如此火爆的美食紀錄片,在國內甚至是全世界紀錄片歷史上都從未有過先例。
它從播出之後,相關話題就一直掛在熱搜上,並且有源源不斷的相關話題出現,搶佔著熱搜位。
前兩期出現在紀錄片裡的地方美食在全網的搜尋量全都暴增了1000%以上,電商平臺上,相關特產也直接脫銷,好多商家直接爆單了。
資本的嗅覺是十分敏銳的,這種恐怖的話題性和討論度,就代表著強大的影響力和流量。
而在這個流量時代,能引導流量,就能引導錢流入的方向。
所以,有業內人士粗略估算,光是《舌尖》這個IP,就有著不低於十億的品牌價值。
只要逸菲影視能運作好這個IP,就相當於養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只要不作死,至少可以吃十年。
這也讓很多同行忍不住好奇,李逸是怎麼想到拍攝美食紀錄片的呢?
拍也就算了,居然還拍得這麼成功,他是怎麼做到的?
難道說,職業的專業性也能對紀錄片作品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那要是請一位頂級的汽車維修專家,拍攝一部汽修相關的紀錄片,可以達到一半的熱度嗎?
雖然大部分人都知道不可能,但還是有一些公司立項製作紀錄片,打算趁著這波熱度蹭一波流量。
但在當前,《舌尖》的風頭一時無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這種熱度之下,無數媒體都想採訪李逸,卻怎麼也聯絡不到他。
媒體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李逸,正在國賓館的後廚忙活。
灶火升騰,炒鍋翻飛,國賓館後廚一眾廚師,都站在李逸身後,看著李逸將鍋中翻滾的肉段顛入了炒勺中,轉身反扣。
後方,早已準備好的餐盤就放在李逸最順手的位置,李逸反手一扣,就將肉段反扣在了盤子的最中央。
眼看李逸將肉段出鍋,後方胳膊上打著石膏的郝力保開口吩咐:“擺型,快,別涼了。”
後方徒弟早有準備,拿著筷子上前來就把肉段擺成了兩橫一斜豎的樣子。
李逸放下炒鍋,一邊用手巾擦著手,一邊叮囑:“黑蒜醬別多,半勺就夠,金蒜碎撒一勺,烏魚蛋湯火候也好了,開始盛,跟著上。”
後廚應聲而動,一道道菜,一份份湯被端了出去。
眼看著最後一份烏魚蛋湯端出去,後廚眾人都鬆了口氣。
終於是忙完了。
郝力保也站起了身來,衝李逸笑道:“李師傅,多虧了你,要不然就麻煩了。”
“客氣了。”
李逸衝後方幾個徒弟抬了抬下巴:“其實他們的手藝已經可以出師了,我不來讓他們做也沒什麼問題的。”
聽到他的話,郝力保卻搖了搖頭:“他們不行,還是差點火候,不然我怎麼會請你來救場?”
就在幾天前,他意外摔傷了手臂。
但恰好今天又有一場極為重要的外賓宴請,其中有幾道菜必須由他來做才行。
他原本也打算讓大徒弟代做,但提前試了次菜後,他對出品卻很不滿意。
眼看宴請在即,他只好給李逸打了個電話,請李逸救場。
於是,李逸就連夜趕了過來,幫國賓館搞定了這次的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