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仁加完班回到出租屋已經快十點了。
把外賣放在桌上,他先脫了個精光,只穿著條內褲,就坐在椅子上,尋找起了下飯的節目。
每次吃飯,找一部心儀的電視劇,一部好看的綜藝,或者一部新番下飯,已經是他的習慣了。
這樣可以讓他在陌生城市的夜晚裡,有種被陪伴著的溫暖。
但找了半天,他都沒找到一部能看的新番,在追的幾個節目和新劇也都沒更新。
難道又要重看一遍上一季《中餐廳》下飯?
想到上一季《中餐廳》,他忽然想起了中午在群裡刷到的一張截圖。
那是李逸發的一條微博,微博裡說,他製作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華夏》,會在今天晚上的央視一套首播。
郝仁看了下時間,好像差不多就是這個點兒。
這個得看一下啊!
翻箱倒櫃的找出了電視機遙控,換上空調電池,他開啟了從入住以後從來沒看過的電視,找到了央視一套。
上一季《中餐廳》是他最喜歡的節目了,重看過十幾遍。
每次找不到合適的下飯節目,他都會把《中餐廳》翻出來,隨便挑一集,進去就看,從不會失望。
他一直在等新一季《中餐廳》的拍攝,但沒等到《中餐廳》,卻等來了《舌尖上的華夏》。
這部紀錄片他早就聽說了,但一直沒怎麼關注過。
他向來認為,術業有專攻,李逸既然是個廚師,就應該好好做菜,而不是跑去拍紀錄片。
而且,美食怎麼拍紀錄片?
在他的印象裡,紀錄片都是那種用冷峻的視角拍攝自然,人文,動物,像是造物主俯瞰整個世界一樣,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
當然,這只是他的印象,他唯一看過的紀錄片,就是小時候的動物世界。
除此之外,他幾乎不怎麼看紀錄片。
所以,對於這部美食紀錄片,他根本沒什麼概念。
當紀錄片開始播放的時候,他甚至以為是在放廣告,直到劉藝菲溫柔的聲音從電視中傳出時,他才知道原來紀錄片已經開始了。
“華夏擁有著眾多的人口,也有著世界上最豐富多元的自然景觀。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線。
這種地理和氣候的跨度,有助於物種的形成和儲存。
任何一個國家,都沒用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
隨著劉藝菲不疾不徐的講說,華夏大陸的山川湖泊逐一出現。
但寬廣的視角只是匆匆一掠,很快就收回到了細微處。
沉甸甸的麥穗,樹上繁密的蘑菇,湖水中潛藏在翠綠的荷葉中的蓮花,紅彤彤的辣椒……
看著一樣樣閃過螢幕的食材,郝仁忍不住聳動了下喉結,隨即就伸手把外賣拿到了面前。
緊跟著,像是在配合他一樣,螢幕中的畫面切換到了剛出鍋的茭白炒肉絲上。
隨後就是油煎馬鮫魚,水煮花蛤,炸藕夾…
一道道美味的菜餚出現在了螢幕上,郝仁一邊看著,喉嚨一邊劇烈聳動,解外賣塑膠袋的動作也急躁了起來。
這商家綁的袋子怎麼這麼緊?還讓不讓人吃了?
等到螢幕中出現了清炒筍片時,他再也忍不住了,猛一用力,就把塑膠袋撕開了。
一把掀開外賣盒,他抽出一次性筷子,往桌上一戳,把筷子叼出,丟開包裝袋,就往嘴裡扒了一大口飯。
舒坦了!
大口嚼著,他盯著電視螢幕,眼睛眨也不眨,看得認真。
原來這就是美食紀錄片嗎?
好看啊!
下飯簡直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