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公元2世紀末,一千八百多年前記載的史料。
足以可見在當時,霓虹國是沒有掌握絲織技術的,織錦技術就更不用說了。”
聽著臺上的李逸毫不留情的開啟著火力模式,霓虹國代表團眾人坐在位置上,只覺如坐針氈。
但面對李逸的論點,他們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只能看向了最前方的河野山俊。
河野山俊坐得筆直,默默的看著臺上,努力做著表情管理。
他知道,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失態。
一旦失態,那就真的沒希望了。
而華國代表團這邊,朱廳長則已經按捺不住激動之情,滿臉眉飛色舞。
如果不是前方領導回頭用眼神示意,他就要按捺不住,直接跳起來歡呼了。
對!就是這樣!一定要懟得合情合理!懟得小鬼子屁都放不出來!
“那麼霓虹國是在什麼時候掌握絲織技術的呢?《三國志》裡也是有記載的。”
李逸示意切回專案資料,就指著上方擷取出的《三國志》內容,解釋:“魏齊王正始四年,也就是243年,卑彌呼女王再次派遣使節來魏國,並且再次獻上了禮品。
這一次,她獻出的禮品有倭錦,絳青縑,錦衣,帛布等織物。
也就是說,霓虹國是在公元238年之後,才從我國學習並且掌握了絲織物織造技術的。”
聽著李逸的解釋,在場各國代表都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前方的評委席上,各個評委委員也都連連點頭。
和河野山俊的巧舌如簧,遮遮掩掩的發言相比,李逸的發言有理有據,有事實,有證據,有確切的數字,發言質量和水平不知道強出了多少倍。
看著評委們已經被李逸的發言征服了,霓虹國代表團也慌了神,紛紛焦急的翻找著資料,想要尋找反駁的論據。
可他們越翻卻越心涼,因為李逸的論據全都是出自他們手中的資料裡,根本無法反駁。
臺上的李逸沒有停止,還在往出拋著鐵證:“《三國志》成書之時,是在2世紀末期,也是霓虹國的應神天皇時代。
當時,我國處於五胡亂華的戰爭中,很多國人透過朝先半島逃難,逃到了霓虹國境內。
從2世紀末,到3世紀末,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從應神天皇到仁德天皇,都在努力吸納我國的移民,並且主動派遣男女織工前來我國的吳越之地學習絹紡技術。
應神天皇還下詔,給移民過去的我國紡織工人賜姓為波多公,也就是Hata。
這個字是漢語中的秦字,在霓虹語中,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織布人。
到了4世紀的允恭天皇時期,允恭天皇將織絹工人集中到了一起,再次賜姓為服部連。
而這些工人就是霓虹國豪族大姓,服部家族的前身了。
霓虹國曆史上的忍者之神服部半藏,就是出自這個家族。”
臺上李逸還在講著,臺下一直坐在河野山俊身旁的新井淳太卻突然暴怒起身,指著李逸喝罵。
同聲翻譯耳機中傳出了翻譯的聲音:“你胡說!”
5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