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一口天價炒飯,老唐當場拜師> 第六百三十一章:太倉肉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三十一章:太倉肉鬆 (1 / 2)

“這個青團的難點,一是皮,二是餡兒,餡兒裡比較難的就是肉鬆了。”

李逸一邊用刀把豬肉分割成了大塊,一邊解釋:“肉鬆是很常見的調味食材,市面上也能買得到現成的。

不過買來的肉鬆品質良莠不齊,成本也有高有低…”

說著,他抬頭看著前方的攤主,笑道:“成本越高,咱們的利潤就越低,咱們做生意,肯定是想多掙錢,對吧?”

“對!”

下方的攤主異口同聲的表示著贊同,笑得開心。

李逸可太懂他們了。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壓低成本,肉鬆咱們還是自己做比較好。”

說話間,李逸已經把肉分好了。

把一塊塊的肉放在了案板上,李逸一邊剔著肉上粘連的筋膜,一邊說道:“肉鬆這東西據說是蒙古帝國早期發明的一種便攜乾糧。

當年馬可波羅在遊記裡就記載了,蒙古騎兵隨同成吉思汗作戰的時候,帶的乾糧就是肉鬆和奶粉。

說白了,它就是一種碎散的肉乾,是肉類的肌肉纖維組織。

所以,咱們就要用純瘦肉來做,不能有肥肉,筋膜那些也不能有。”

說話間,李逸就已經把瘦肉上的油脂和筋膜全部剃乾淨了。

隨後,他就拿起了一塊肉,給攤主們展示了下:“要確保沒有油脂和筋膜殘留,就像這樣。”

現場攝影師也在拍攝著特寫,直播間觀眾紛紛在彈幕區聊得熱鬧。

“我可太喜歡吃肉鬆了,去蛋糕店的時候,一聞到肉鬆的味道我就走不動了。”

“我小時候最愛吃那種老式的肉鬆蒙古包了,怎麼吃都吃不夠。”

“這個我得好好學學,將來做給我兒子吃。”

收回了肉塊來,李逸拿過刀,在肉塊上比劃了下,一邊解釋:“按照加工方法來看,肉鬆一般分兩種。

一種是粉肉鬆,肉鬆纖維比較短,一般叫油酥肉鬆,主要在福省一帶比較常見。

咱們市面上買到的便宜肉鬆,就是在粉肉鬆的基礎上,往裡摻一些豌豆粉或者麵粉,炒出來的。

因為用的不是純肉,所以成本就比較低,只有十幾塊錢一斤。

它的味道,自然也不如純肉做的肉鬆那麼香了。

另一種肉鬆是絲肉鬆,肉鬆的纖維比較長,這種肉鬆比較常見,市面上叫太倉式肉鬆。

太倉肉鬆在光緒年間就已經作為貢品聞名了,現在也是名聲在外。

咱們這次要做的,就是這種太倉式肉鬆。”

說著,他就沿著瘦肉紋理處將瘦肉切成了大約一厘米厚的肉片。

“粉肉鬆裡的肉鬆纖維比較短小,所以在炒制的時候,會形成疏鬆的顆粒狀。

那些顆粒會更吸油,所以炒制的時候,往往會用到更多的油。

肉鬆本身的鹽、糖含量就比較高,油量增加以後,吃起來對人體的負擔就更大了。

所以咱們最好是做比較蓬鬆的絲肉鬆,這種肉鬆在炒制的時候,用油量會比較少,吃起來也更健康一些。”

說著,李逸就拿起肉片,讓鏡頭拍了個特寫:“絲肉鬆用到的肉,要根據肌肉纖維的長度來看。

就是逆著肉絲紋理,大概13厘米的寬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