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沙鹹蛋黃】是潮汕地區比較喜歡吃的一道小吃。”
一邊往盆中倒著土豆澱粉和麵粉,李逸一邊解釋:“潮汕地區很喜歡吃反沙類的小吃,比如反沙香芋,反沙番薯,反沙腰果等等,反沙鹹蛋黃就是其中一種。
它的主料是鹹蛋黃,做法就是先包面油炸,再下鍋用糖漿炒到反沙就可以了。
不過說起來簡單,它做起來也是比較考驗手法的。
第一個難點就是包面了。”
李逸將倒完的澱粉和麵粉袋子放到了一旁:“這道小吃有兩種包面的方式,一種是用酥皮包,就像是包湯圓一樣。
另外一種就是掛糊,就像做炸酥肉,鍋包肉那樣。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用酥皮包的做法,因為那樣做出來的鹹蛋黃外層會更酥脆香糯,口感更好。
但這種做法太費時間了,不適合咱們在美食節上大批次的賣,所以還是掛糊比較方便一些。”
下手將盆中的澱粉和麵粉攪拌均勻,李逸解釋:“一般家裡做的時候,用市面上能買到的炸粉就可以了,咱們既然是擺攤,肯定是自己調麵糊更划算。
這裡咱們用的澱粉是土豆澱粉,就是鍋包肉用的那種澱粉。
土豆澱粉起泡效果好,剛出鍋的時候會更酥脆,但它不容易掛在食材上,所以咱們要摻一些麵粉來調和,比例大概是2:1。”
說著,他撣了撣手上的麵粉,拿過了一個水盆來,往裡倒著純淨水。
倒了半盆後,他就停了手,然後取出了一瓶啤酒來。
將啤酒開啟,他往盆中倒著,一邊解釋:“這裡咱們用了兩斤澱粉,一斤麵粉,一共是三斤。
調麵糊的時候,面和水的比例一般是1:1.3,所以要放大概四斤水。
不過在水裡,咱們可以加一部分啤酒。
咱們的鹹蛋黃都是直接生炸的,腥味還是比較大的。
啤酒裡有酒精成分,可以在油炸的時候起到去腥的作用,還能增加一些啤酒花的香氣。”
將麵糊調好後,李逸洗了洗手,就把炒鍋架在了灶臺上。
往鍋中添滿了花生油,開火燒著,李逸將鹹蛋黃盆拿到了近前。
這些都是從生蛋中打出來的鹹蛋黃,還散發著陣陣蛋腥味。
接水沖洗了一番,將蛋黃撈出後,鍋中的油也已經燒熱了。
用筷子夾著蛋黃,在麵糊裡滾了一圈,讓它均勻的裹上了一層面糊後,李逸就將它放進了油鍋裡。
下鍋後,麵糊球很快就冒著細泡漂浮了上來。
很快,隨著李逸一個接一個的鹹蛋黃球下鍋,很快油鍋裡就漂浮起了一顆顆金黃色的圓球。
下了幾十顆後,李逸就停了手,用漏勺撥動著鹹蛋黃球,讓它們在鍋中翻滾著,幫助它們受熱均勻。
等到它們的顏色開始向深色轉變,變成了棕紅色後,李逸就將它們撈了出來,放在了一旁的盆裡。
看著李逸的操作,下方攤主們都看得目不轉睛,一邊低聲竊竊私語。
他們都是本地人,也是吃鹹鴨蛋長大的,但還沒見過這種做法。
直播間裡,看著李逸炸好的鹹蛋黃球,彈幕區滿是流口水的表情包。
“這不可能不好吃吧?”
“裹糊油炸加鹹蛋黃,這是什麼神仙組合?”
“太奢侈了!一口就是一顆鹹蛋黃啊!剛剛做焗菜的時候,一道焗雞翅才用了四顆鹹蛋黃啊!”
“強烈建議肯德基來學學!這不比那個香芋地瓜丸好吃一百倍?”
觀眾驚歎間,李逸已經將一盆鹹蛋黃都裹好麵糊炸出來了。
觀眾驚歎間,李逸已經將一盆鹹蛋黃都裹好麵糊炸出來了。
將最後一鍋鹹蛋黃撈出後,李逸重新起鍋,端了兩口炒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