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
“今天是世紀新約簽訂20週年,也是蓋亞新紀元20年,這20年間,卡蒙一反常態,沒有一個礦區被搶,也沒有一個星艦遭劫,在蓋亞地區從事開礦的卡蒙人也規規矩矩,從來沒有出現過不經檢測便進入蓋亞的案例。但我們絲毫沒有放鬆警惕,星際長城即將完工,今天我們將迎來藍域駐蓋亞國度總指揮——杜威首長的檢閱。”柯伊博教授放下筆記,準備迎接這必將載入史冊的一天。
星艦執行到蓋亞行星的邊界,藍色的海洋被太陽鍍上金邊,恆星的光芒從金邊一側照向星艦,在金邊的光輝之中,起源號搭載著首長等人是今天檢閱長城的主要隊伍。
“首長早上好!”柯伊博雖然不是軍人,但也學著歐陽建南等人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碩大的盤古站在杜威身後,還軍禮時像是要把星艦的地板踏碎。
“感謝柯伊博教授親臨蓋亞20年,星際長城才能這麼快完成第一節點。邀請你多次到蓋亞喝茶,你一直忙於建設,我只好過來了。”
“能為這裡做點事情是我多年來的心願,還要感謝艦長給機會呢。”杜威一向不喜歡眾人以元首相稱,相比之下,自己更喜歡艦長這個稱呼。
“我們邊走邊看,你只負責講解即可,更不用當做什麼視察。”
“那我就從頭開始了。”
柯伊博開啟立體呈像系統,以恆星為中心的蓋亞星系全圖呈現到整個星艦駕駛臺。眾人圍城半圓形,杜威位居中央,盤古和柯伊博分居兩側,再兩側分別是特納、張恆、巴木林、高良和歐陽建南等人。
“星際長城工程構思於20年前,由杜威元首提出,盤古星長設計,本人深入設計和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含三大部分,讓我們由外向內說起。”
柯伊博擺了一個手勢,位於半圓形中央的恆星迅速縮小,整個星系模型向內收縮,凝聚成被密密麻麻的星球包裹的空心圓球。
“最外層是星雲防禦系統,也是建設時間跨度最長的一部分,總共耗時20年。”隨著柯伊博的解說,一串串數字出現在空心圓球的上方:“星雲直徑1光年,包含彗星1298.38426638億顆,其中小行星佔約1.8%。1/3星星來自於蓋亞星系,其他則取材於臨近星系。所有星星執行軌跡記錄在計算機,5/6的彗星安裝推進裝置可隨時改變軌道,其他沒有裝置的自行運轉,1000萬年內沒有撞擊蓋亞的危險。”
“小行星呢?”張恆迫不及待的問。
“所有小行星都具有推進裝置,不僅可以變換軌道,2/5的行星可以追蹤目標,追蹤範圍0.031光年不等。”
高良滿意的點點頭,開口問道:“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在沒有星圖的情況下,即使星艦再高階,到這裡別說超光速飛行,即便是超重力加速度極限飛行也會被撞幾個大窟窿。”
“一般星艦的確如此,但不排除戰艦副炮攔截開啟的情況。”
“怎麼破?”杜威問道。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說話的是盤古,既是藍域行星防禦系統的總設計師,又是蓋亞星際長城的設計師:“即便副炮開啟,從捕捉到識別到發射攔截也要一段時間,這就意味著超光速飛行是不肯能的,但是光速之下的高速飛行倒是有可能,因此,任何超光速靠近的戰艦到這裡必須減到光速以下,依靠這一點,我們在星雲之外,建立了8個監測站,能夠實時監測所有未經允許靠近的飛船,到時候資料傳回,攔截自然不是問題。”
“更何況,即便是以光速飛行,穿過整個星雲也要耗時一年。”
“嗯,到時候我們的星艦在裡頭等著他們就行了。那第二部分呢?”
柯伊博將三維成像不斷放大,中央的小黑點慢慢放大成一條環形點陣組成的細密光帶。
“剛才講的是星艦入侵的情況,但假如大量星艦犧牲自己自爆開路,強行闖進來的話,只要星艦數量夠多,也能為後續的星艦開啟一條通道。這個卡蒙完全能夠做到,所以我們設計了第二條防線。以本人名字命名的環形星帶。”
“這有什麼作用?”
“如果說星雲防禦系統是阻礙、減速。那這條行星帶就是攔截、消滅。相比於星雲的彗星和小行星,這條防線的組成都是以大型天體為主。如果想透過撞擊實現入侵,至少要毀滅全卡蒙所有星艦。”
柯伊博自信的擺了擺手勢,一串數字憑空而出。
“這裡彗星上萬,小行星6000多顆,與蓋亞行星體積相仿的大行星30多顆,每個行星都具有追蹤攻擊能力,也就是說,即便星雲防禦系統破碎,他們依舊會被這些提前運算好軌跡的天體攻擊。”
“再怎麼說,這些是環形,不是球形,如果敵人從上面攻過來怎麼辦。”
“柯伊博自信一笑,第一,環形排列並不代表攻擊範圍也是環形,之所以這麼排列是為了方便引力控制,也就是要說的第二,在所謂的上下兩個方向,我設定了引力場陷阱,一旦敵人從那邊走,不好意思,引力場啟動,所有星艦自動跌入環帶。”
“有這兩道防禦,在整個宇宙中也是首屈一指得了,第三道是什麼。”
柯伊博繼續擺手勢,環形帶由密集變成稀疏,最後定格在蓋亞行星外環的行星,人們稱之為“火星”之上:“這並不算防禦系統,但這是防禦系統的一部分,防禦控制室,建立在蓋亞行星前沿。但資料運算資源就佔地2萬平米。比卡蒙和蓋亞任何機房都大。”
“詳細資料不用說了,直接說驚喜吧。”盤古看了數不清的量子計算機資料有些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