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地面上的年輕人打架記仇嗎?
當然,這叫樑子。
結下的樑子沒有一方低頭服軟就沒有個結束的時候。
今天李援朝、張海陽、鍾悅民等人在東四十街面上捱了揍,必定要有個說法。
他們會去找揍人的保衛嗎?
不,不會。
有人拿著棒子揍了你一下,你會對著棒子發狠報復嗎?
那些保衛就是聽命行事,誰下的命令,誰起的根由,這件事就會落誰身上。
根由是什麼,根由就是頑主!
如果今天他們沒有在這聚會,李援朝回來湊這個熱鬧嗎?
如果不是他們搞事情,自己這些人會捱揍嗎?
歸根結柢,李援朝帶著人來,就是拆頑主的臺,砸他們場子來了。
大宅門背後的勢力李援朝會探究清楚,軟的自然要壞他們一下,硬鐵板,那就當這件事沒發生過。
你說頑主們冤枉?
別鬧了,李援朝帶著鍾悅民上臺階的時候,臺階下面其實已經推搡打起來了。
如果不是趙老四的電話彙報及時,保衛們行動迅速,門口非得打亂粥架不可。
尤其是張建國,逮著這個機會還有不伸手的?
交道口以前的大哥當面,四九城的頑主看著,今天是小混蛋搭臺,誰能唱戲就證明誰有能耐。
當張海洋帶著人衝過來的時候,他便已經拎著棒子上手了。
年輕,熱血,可真是狠。
經常混社會打架的讀者都知道,兩夥人打架,就屬衝在前面那個最容易受傷。
當然了,衝在最前面,也證明是最有勇氣,最敢下手的。
至於說什麼左勾拳、右勾拳、掃堂腿什麼的,你想多了,沒那事。
不說熱血上頭,你也記不住用什麼招數,就是一堆人擠在一起,也沒有空間給你施展平日所學。
那打群架都是什麼招數?
簡單,一電炮,或者一棒子,或者一腳。
為啥說無論你選擇哪一招,都是一招呢,因為短時間爆發,就夠你用一招的。
當場面變得複雜,雙方碰撞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抓和撓反而殺傷力更大。
有人說了,這跟農村婦女打架有何差別,太低階了吧。
別吹牛,你上你也這樣。
打群架沒有贏家,前面的只要站穩了不倒,就夠回去吹噓一個月的了。
至於說捱了幾下,或者打出去幾下,這不重要。
因為你打出去的說不定落哪了,大機率是自己人。
而打你的,很有可能是對方後衝上來的那些人。
這就很奇葩了,可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往往是後面上來撿瓜落那些人出手更容易建功。
所以你瞅著,街面上混的,哪個小團體裡都有個大個子,腰粗膀圓,三五個上來不會倒的。
他可能不是大哥,但一定是大哥最捨不得拋棄的崽。
交道口這幾個人裡,張建國長的不高不壯,但閆勝利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
在這個年代,能擁有一副大體格子,真特麼比中彩票還難。